第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着急。以前又不是没做过这些。”蒋徽见他没了那份儿心思,慢慢松开他,“起来吧?”
  他嗯了一声,起身前亲了亲她眉心。
  一起收拾东西的时候,董飞卿跟她说了说刘全、友安与自己的渊源:“……我被逐出家门之后,他们执意追随。刘全是因为他儿子生重病的时候,我赏了他几十两银子抓药,又给他儿子请了严道人把脉开方子。他始终记着那件事。至于友安,跟我一起长大的,这些年了,是主仆,也是弟兄。”
  “哦,”蒋徽说,“这就好。他们的月例呢?每个人给多少?”
  董飞卿就笑,“这事儿你不用管。我都要穷得喝风了,他们得先帮我赚钱。”
  蒋徽莞尔。
  董飞卿问道:“这两年,你都去过何处,怎么度日的?”相逢时,她在一间老字号的古董铺子里当差,负责修补损毁的玉器、瓷器,加之写算皆精,很得老板赏识,拿的是二等管事的月例。
  蒋徽笑道:“做的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事,你真想听啊?”
  “想听。跟我念叨念叨。”
  蒋徽漫不经心地道:“起初将近一年,乔装成算卦、看风水的,举着个招牌四处走。贫苦之人也罢了,遇见疑神疑鬼的富贵之家,少不得变着法子多敲些银子。你别说,那一阵委实没少赚。”
  董飞卿并不意外。她是鼎鼎有名的女才子叶先生的爱徒,深谙易经八卦、奇门遁甲,给人测字、算命、看风水,不在话下。也不知她跟谁学到的易容术,骗不过行家里手,但在民间行走不成问题。他在江南遇见她的时候,她是十六七的少年郎模样,他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才识破。
  蒋徽继续道:“走过的地方很多,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不值一提。
  “到了江南,有四五个月,在绣铺里做绣娘,是赚辛苦钱,也是去偷师学艺——我擅长的是北方的绣艺,但南方的绣艺更合心意。总归是运气不错,有一位颇有名气的绣娘跟我投缘,看出我的心思,倾囊相授。等我学成,她就劝我离开,说那毕竟是特别熬时间、费眼睛的活计,做久了,会落下眼疾。
  “离开绣铺,有一段日子四处找差事,最终去了跟你偶遇的那间铺子。修补玉器瓷器,是跟叶先生学到的。”
  董飞卿听完,笑问:“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你到底怎么打算的?如果我们没重逢的话。”
  “没打算。”蒋徽如实道,“得过且过。”
  他笑了笑。
  两个人沉默下去,不约而同地想起前尘旧事。
  因着程家、唐修衡、叶先生等人的缘故,他们年幼时就相识。
  她那时候的性子,像足了猫:一时冷漠,一时暴躁,一时可爱活泼,与他认识的任何女孩不同,让他看得一愣一愣的。
  他那些年乖张顽劣,但从不会跟女孩子耍坏、置气。与她始终是不近不远,见了面寒暄几句而已。
  他闹着退亲、变着法子辞官的时候,并不知晓她也走上了与自己相似的路。在外流离期间,才听说她也被逐出家门、去向不明。
  在江南重逢,几日后,在一间茶楼临窗的位置,他对她说:“要不然,你跟着我过吧?”
  她眉梢微扬,“这话我该怎么听?”
  他把话挑明:“我想娶你,往后搭伙过日子。”
  她看了他好一会儿,说容我想想。
  他问她,要想多久。
  她说多说一刻钟。
  他不再打扰她,慢条斯理地喝茶。喝完一盏茶,听到她说好,我答应。
  就这样,他们决定了终身大事,随后她辞了差事,与他一路向北,在沧州落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