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战争令(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在大门处卫兵的引导下,载着高官要员的豪华轿车一辆接一辆的鱼贯而出,沿着刚刚扫清了积雪的道路驶往各联邦机构。
  在最后出来的那辆轿车里面,切尔温斯基上将看了眼正在用车载保密电话跟陆军司令部联系的秘书,把目光转到了窗外。从喀拉海吹来的寒风已经减弱了许多,肆虐快一个月的暴风雪正在散去,可是一场规模更大、破坏力更强的风暴已经形成,很快就将越过一望无垠的中亚平原,席卷乌拉尔山以西的东欧地区。也许其他人还抱有一丝幻想,切尔温斯基对未来早就不抱任何幻想了。
  到克里姆林宫参加会议之前,也就是得知哈萨克斯坦首都卫戍部队发动军事政变,卫戍部队司令阿卡耶夹少将逮捕了托斯托耶夫斯基,宣布向杜达耶夫效忠的消息之后,切尔温斯基就意识到,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大概是变故来得太突然,紧急会议上,主战派与主和派并未发生争执。
  会议仅持续了2个小时,在契力亚科夫与乔德诺维奇均赞同遵照去年年底与哈萨克斯坦当局签署的互助协议采取应急行动之后,会议就结束了。
  应急行动方案有好几份,至严有一份与当前的形势比较吻合。
  轿车驶匕通往机场的高速公路的时候,秘书接到了陆军司令部通过保密线路发来的应急行动方案电子尖本,并且将电子阅读器递到了切尔温斯基手上。
  打开阅读器,切尔温斯基首先翻到“作战力量”部分,迅速浏览一番之后,朝坐在旁边的秘书看了一眼。
  不用吩咐,秘书就明白了陆军司令的意图,立即拿起电话,拨通了机场号码。
  在秘书安排行程的时候,切尔温斯基仔细阅读了应急行动方案。
  因为行动方案由总参谋部制订。所以连切尔温斯基都不大清楚。花了半个小时大致看完之后,切尔温斯基不由得连声叹息。如此重大的事情,总参谋部竟然只制订了一份概略计划。没有行动细则。转眼一想,切尔温斯基也觉得可以理解。印度战争后,总参谋部主要针对共和国的威胁制订战争计划,并且根据局势变化调整战争计划。因为在去年年初之前,谁也没料到哈萨克斯坦会发生军事政变,亲华的杜达耶夫流亡海外,亲俄的托斯托耶夫斯基上台执政,所以俄军总参谋部并没针对这一情况制订战争计划。直到去年年底,也就是哈萨克斯坦的局势稳定下来之后,俄军总参谋部才根据最新情况,制订了新的战争计共。显然,短短一年时间,俄军总参谋部没办法拿出一份具有全部行动细则、比较完善的战争计刮。能够拟定概要就很不错了。
  既然是战争计划,哪怕是概要,也有所侧重。
  在这份针对哈萨克斯坦再次发生军事政变,亲俄政权受到威胁、或者被政变者推翻之后,俄军采取应急行动的计划中明确提到,镇压军事政变的关键在于俄军的反应速度。如果俄军不能赶在其他半预力量之前到达阿斯塔纳,不但无法镇压军事政变,还有可能引发全面战争。
  对此,切尔温斯基完全赞同。
  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去年在哈萨克斯坦的平叛行动,也没有插手哈萨克斯坦新政权的相关工作,但是切尔温斯基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去年发生的军事政变就与俄罗斯的情报部门有关。而且后来的平叛行动,以及帮助托斯托耶夫斯基组建政权,都有俄罗斯情报部门、甚至某些军事部门的功劳。
  如此一来,俄军总参谋部对哈萨克斯坦的局势肯定非常清楚。
  关键是,情报部门与总参谋部不会拿哈萨克斯坦的新政权做实验。也就是说,托斯托耶夫斯基上台之后。肯定会大力清理杜达耶夫的余党。特别是那些忠于杜达耶夫的哈军高级将领。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过去一年多里,哈军将领更换了近八成,几乎所有忠于杜达耶夫的将军要么退役、要么被安排到没有实权的岗位上。如果不是托斯托耶夫斯基在军队内部的影响力太差,以及新政权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完全承认,恐怕这些杜达耶夫的死忠都不会有好下场。
  总而言之,如果哈萨克斯坦再次发生军事政变,绝对不简单。
  在克里姆林宫的会议上,国家安全局局长就明确提到,军事政变很有可能与共和国的情报机构。特别是主管对外军事情报的军情局有关,不然阿卡耶夫不会叛变,也不可能组织起如此周密的政变行动。
  果真如此的话,军事政变之后,共和国肯定会在适当的时候出兵哈萨克斯坦。
  虽然没人能够证明共和国部署在本土西北地区的军队已经进入战备状态,也没人能够证明共和国一定会出兵干预,但是在会议上,切尔温斯基就一再强调。因为啥军大部分野战部队的司令官都是在去年军事政变之后上台的,是托斯托耶夫斯基的私党,所以这些哈军野战部队肯定会回京勤王,镇压政变的卫戍部队旧为最近的二支哈军野战部队能在斑小时之内赶到首都”隙”和国当局肯定会迅速做出决定,在未来落卜时之内派兵入哈,帮助新政权平定叛乱。
  对俄军来说,速度就是一切。
  准确的是,如果俄罗斯当局打算阻止杜达耶夫回国,就得立即出兵。而且越快越好。
  切尔温斯基能够考虑到这个问题,总参谋长乌里杨诺夫、以及总参谋部的高级参谋也能想到这一点,因此在这份并不详细的计划中着重提到了一点,即在以平定叛乱为目的的情况下,应该优先使用反应迅速的空降部队。
  从本质上来许,这确实没有错。
  问题就是。目的仅仅是平定叛乱吗?在会议讨论的时候,切尔温斯基就想到了这一点。可是每当他想到这个问题,总觉得头大如斗。不是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而是契力亚科夫与乔德诺维奇的立场,使这个问题变得异常复杂。
  众所周知,哈萨克斯坦在两年冉发生两次军事政变,本身就非同寻常。
  既然军事政变的根源不在哈萨克斯坦,镇压军事政变就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更加重要的是,去年的时候,共和国能够妥协退让,并不意味着俄罗斯能够以同样的方式理性处理当前的局势。可以说,以契力亚科夫与乔德诺维奇的立场。即便总统坚持己见,副总统也会想尽办法将事情闹大。更何况,契力亚科夫早就做集妥协让步,不会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坚持己见。说直接点。只要俄罗斯出兵,就不是简单的平叛行动,而是要在哈萨克斯坦与共和国兵戎相见。
  这会是一场地区战争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