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眼中钉肉中刺(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某种意义上讲,退居二线之后,卡西利成了古巴的“精神领袖”。
  用一些西方新闻媒体的话来说,在发达国家人均寿命向90岁看齐的情况下,作为国家领导人,卡西利至少还能活30年,因此在未来30年间,古巴的国家战略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按照古巴的发展速度,特别是相对经济增长速度,30年后,古巴将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甚至有可能成为西半球最富裕(按照人均国民收入计算)的国家,所以卡西利将成为古巴历史上最重要、而且是最伟大的领导人。
  问题是,美国肯定不想让卡西利活这么久。
  如同前面分析,不管古巴在什么时候成为发达国家,以及会不会在成为发达国家之前搞政治改革,以及政治改革会不会使古巴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民主国家,古巴都会与共和国结成同盟关系,对美国构成重大战略威胁。
  在30年代与40年代,这个威胁还不紧迫。
  不管怎么说,当时共和国没有直接挑战美国,也没有要与美国决一雌雄的想法。
  随着国际局势从2050年开始升温,美国当局再也不敢拖延下去了。
  就算共和国不会效仿前苏联,向古巴部署战略武器,毕竟以共和国的战略实力,完全没有必要在古巴部署战略武器,按照美国情报机构的评估,只要共和国在古巴秘密部署一套远程被动探测设备,就能将洛基山以东的大半个美国的情况尽收眼底。到时候,美国就会像一个一丝不挂的美女,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事实上,共和国确实有可能在古巴部署了远程被动探测系统,因为古巴的所有民航地面引导站都是由共和国的企业修建的,而且民航的雷达系统也是由共和国企业生产的。在向古巴出售这些民用设备的时候,共和国当局很有可能把被动探测系统运入古巴,并且在随行工程人员中安排了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在古巴组装与调试被动探测系统。更重要的是,被动探测系统不会发出任何信号,还能根据地形,做得非常隐蔽。换句话说,共和国有没有在古巴部署被动探测系统,美国的情报机构根本就下不了结论。
  在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的时候,肯定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正是如此,美国当局就会采取行动。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不管是否出兵,先在古巴制造点不安定因素总没有错。
  让卡西利下台,不管让谁上台,都会引发一场政治风暴。
  问题是,正在关注古巴的不仅仅是美国的情报机构。
  3月25日,卡西利通过古巴国家电视台公开表示,他的身体还非常健康,完全能够胜任劳动党总书记的工作,而且没有辞职的打算。
  在发表这份声明的时候,卡西利还号召全国人民冷静下来,不要制造不安因素。
  如果在这个时候结束,那么在这2天之内发生的,无非是一场不成功的政变。
  问题是,卡西利发表声明之后就从公众面前消失了。
  显然,这是非常反常的现象。要知道,以当时的情况,肯定是以劳恩斯为首的一批领导人试图推翻卡西利,掌握古巴大权,而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卡西利在发表声明之后就应该采取行动,至少应该撤除劳恩斯等人的职务。
  直到3月30日,古巴劳动党才发表声明,卡西利真的病倒了。
  为了证明,古巴劳动党还请来了专门为卡西利提供医疗服务的共和国医生,证明卡西利在3月25日夜间就住进了医院,而且接受了紧急治疗。
  2天后,古巴劳动党公布了卡西利病情的初步诊断结果。
  导致这位年过70的国家领导人倒下的原因正是10年前的那次爆炸,当时受急救情况等因素限制,有5块弹片留在卡西利体内,其中1块直径约莫5毫米的弹片沿着颈部动脉进入脑部,引发脑溢血。虽然这样的病情不是没得救,依靠发达的医疗技术,可以取出弹片或者使弹片在血管内溶解,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么大的手术肯定无法在古巴进行,而且会让卡西利在床上躺上几个月。
  受此影响,卡西利在4月4日离开古巴,前往北京就医。
  也就在这一天,劳恩斯宣布提前举行党内选举。
  虽然党内选举与全国大选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以古巴的国情,最高领导人不是国家元首,而是劳动党总书记,所以党内选举比全国大选还要重要。正是如此,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劳恩斯。
  争执一直持续到5月初,最终以相互妥协结束,即党内选举与全国大选同时进行。
  虽然当时有人认为,这是共和国施加影响的结果,因为这么做与政治改革有关,而在古巴搞政治改革,一直就是共和国当局的最高目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发生在2053年5月初的事情与政治改革根本就沾不上边。要知道,任何改革都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式的人物,而古巴在这个时候却群龙无首,别说关系到国家社会基本体制的政治改革,就算是高层人事变动也会引来大麻烦。
  事实上,这正是美国要的结果。
  如果党内选举与全国大选的结果相背,维持古巴社会稳定的基础要素就将土崩瓦解。
  实际结果也确实如此,劳恩斯以微弱优势赢得了党内选举,却没有能够在全国大选中获得半数以上的选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