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指挥艺术(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在战役部署阶段,裴承毅就做好了让第巩装甲突击旅血战印军的思想准备,在他把战术指挥权交给袁晨皓的时候,战况比他预料的好得多,但是最终的结果,仍然让裴承毅有点无法接受。
  不是第7乃装甲突击旅打得不够好,而是打得过于真猛。
  过于勇猛,就是有勇无谋。
  现代战争拼的不是肌肉,而是智慧。
  如果一切按照裴承毅的安排进行,对付三个主力师的战斗应该很轻松。第刀3装甲突击旅不用与印军拼命,只需要充分利用迈赫尔的防御阵地,就能在空中支援与炮火支援的协助下打垮博帕尔集团军。等到博帕尔集团军被空中打击导炮火打击打垮之后,第巩装甲突击旅再起反击,就能轻而易举的取得最后的胜利。
  袁晨皓清楚裴承毅的战术意图,指挥的时候,多次干预第刀3装甲突击旅的行动,要求第7乃装甲突击旅采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战术,用步兵守卫迈赫尔阵地,把装甲力量集中起来使用,印军进攻的时候,主动退回由步兵守卫的阵地,利用阵地挡住印军的锋芒,等到印军不得不撤退的时候,再用装甲力量起反击。如此反复,直到耗尽印军的进攻力量,再全体出动,打垮印军。
  这套战术操作起来并不难,擅长防御的步兵留在阵地上,擅长突击的坦克部队机动作战。以第巩装甲突击旅的战术机动能力,绝对能够牵着印军的鼻子打,让博帕尔集团军在迈赫尔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真的打起来,一切都乱套了。
  第一次战术反击,第粥装甲突击旅的坦克部队就没有能够按照要求,在打退印军的进攻部队之后撤回防御阵地,而是在战场上四处奔袭。如果不是陆航的机群及时赶到,用炸弹把印军的装甲部队赶了回去,恐怕这次完全乱套的战术反击就会要了第仍装甲突击旅的小命。
  第二次战术反击的时候,第仍装甲突击旅的坦克部队再次犯了同样的错误。这次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虽然远程炮兵及时提供支援,但是在缺乏直接引导的情况下,炮兵不敢提供近距离炮火支援,无法对付与第仍装甲突击旅纠缠在一起的印军装甲部队。战术航空兵的小口机群炸散印军装甲部队的时候,第巩装甲突击旅至少损失了丑辆引主战坦克。
  打到第三次战术反击的时候,第巩装甲突击旅还是犯了冒进的错误。
  连续犯三次错误就不是指挥问题了,不管第巩装甲突击旅的官兵多么高傲自大,吃了两次亏,都应该有所警惧。
  战后,幕承毅不得不承认,他在安排战术的时候有欠考虑。
  将第仍装甲突击旅的坦克部队集中起来使用,最大的问题不是坦克不够多,而是指挥混乱。全旅口个战斗营,其中6个坦克营、3个机步营,坦克营有口个坦克连、机步营有2个坦克连,总共就是刃个坦克连,每个坦克连打手 佛坦克,总共就是咽辆坦克。正常情况下,坦克连听从营部指挥。打乱编制后,坦克连直接听从旅部指挥。旅部的参谋军官不到刀人,负责协助旅长指挥战斗的作战参谋只有6人,根本无法同时指挥为个坦克连,不
  很多人认为,3o个坦克连和在一起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刃个坦克连各自为战,那就是一盘散沙。
  如果不是第巩装甲突击旅的官兵素质够高、装备性能够好,恐怕三次战术反击打下来就不会剩下几辆坦克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空中支援与火力支援既及时,又猛烈。
  经过第巩装甲突击旅的三次战术反击,博帕尔集团军的个主力师已经丧失斗志。
  第三次战术反击结束之后,印军再也没有组织起有效的进攻。为了避免损失更多的坦克,袁晨皓命令第7乃装甲突击旅在印军没有起大规模进攻的情况下,以小规模战术反击牵制印军,不给印军喘息的机会。
  无意中,袁晨皓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进行小规模战术反击的时候,第仍装甲突击旅就没有犯什么错误了。
  这也印证了裴承毅在战后的判断,即需要指挥的战斗单位过多,使指挥系统紊乱,导致各部队各自为战。打手 卜规模反击,一般投入3到斤,坦克连,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以旅部的指挥能力,同时控制3到个战斗单位不存在任何问题。
  裴承毅回到战术指挥中心的时候,袁晨皓已经给第巩装甲突击旅下达了命令。
  似乎断定战役很快就会结束,裴承毅没有对袁晨皓的安排做太大调整,而是让袁晨皓继续指挥战斗。
  当夭晚上,裴承毅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评估各军的战斗力。
  由此可见,裴承毅已经在考虑歼灭博帕尔集团军与法塔赫布尔集团军之后的战斗。
  占领法塔赫布尔已成定局,即便此时把空降打手 臼旅撤回去,印军也没有能力收复法塔赫布尔。占领安拉阿巴德只是时间上的问题,随着2股印军全军覆没。就算凹军什么都不做,安拉阿巴德的守军也会在弹尽粮绝之后缴械投降。
  现在的问题是,下一步到底往哪个方向走。
  思考这个问题之前,裴承毅必须搞清楚手里还有多少部队可以动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