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三航母战斗群(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杜兴华非常熟悉济州岛附近的情况,即便韩国海军地12~常规潜艇全体出动,最多需要潜艇就能占据有利位置,确保航母战斗群的安全。海军派了8~潜艇过去,无想增加保险系数。
  真正让杜兴华感到放心的是,刘海峰指挥的“江豚”号也在其中。
  杜兴华不了解其他艇长,但是非常了解刘海峰。
  华剑锋离开潜艇部队后,只有刘海峰有实力挑战杜兴华,争夺“头号王牌”。
  刘海峰就是华剑锋的“翻版”。如果不是因为晚几年“
  ,错过好几次机会,恐怕根本轮不到杜兴华与华剑至连华剑锋都没有机会成为“头号王牌”。论指挥潜艇作战地能力,刘海峰不比任何人差,即有能力、又有胆色。
  有刘海峰在前面“挡着”,杜兴华决定全力收拾那艘不知天高地厚的美国潜艇。
  虽然海军计算战果时,不会把美国舰艇的吨位乘以一个大于1地系数,但是衡量潜艇艇长的能力时,海军会优先考虑“最佳”战果。华剑锋能够成为“剑鱼”号地厅长,与他当初在印度洋上击沉1艘美国潜艇不无关系。东海战之后,华剑锋能够调往航母战斗群,与他在战斗中击沉1艘“弗吉尼亚”级潜艇也有很大的关系。
  杜兴华想得很清楚,如果能够干掉那艘“8111”级潜艇,就能在50岁之前获得晋升,调往某支航母战斗群或者某舰队地潜艇大队担任指挥官,继续服役到65岁。如果不能在50岁之前获得晋升,在50岁之后获得晋升希望非常渺茫,最多服役到55岁,以海军上校的身份退役,结束军人生涯。
  对把青春献给了潜艇的杜兴华来说,不是不想退役,只是不想过早退役。
  3个小时后,“刺豚”号的主推进电机停止工作,由2台航向控制推进器推动,航速由降低到了2节以下,噪音也降低到了82贝以下。
  “距离二十五链,钟方向。”荣康健在屏幕上标出了美军潜艇,“计算机正在记录特征噪音,目标航行数据没有发生变化。”
  “应该没有发现我们。”杜兴华也有点紧张,“推进器全部关系,让大家保持安静。”
  台航向推进器迅速停车,艇内官兵都屏住了呼吸。
  美军潜艇发出的噪音非常微弱,人耳根本听不到,就连被动声纳也只能断断续续的接收到噪声信号。
  “航向仍然没有改变,航速也没有变。”荣康健长出口气,说道,“美国佬没有发现我们,仍然朝济州岛方向航行。
  ”
  “稳住气。”杜兴华扫了眼指挥中心内的官兵,“把距离保持在五十链以上,以八节航速走z字型航线。”
  荣康健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杜兴华的意思。
  虽然潜艇艇~~地球形声纳可以以被动方式工作,但是定位与测距性能远如侧舷被动声纳。为了持续监视目标,潜艇要尽量将侧舷对准目标,而不是将艇~对准目标。只有攻击的时候,才会将艇艏对准目标。因为潜艇很难探测到身后的目标,所以追踪敌艇时,可以适当提高航行速度。
  对排水量数千吨地潜艇来说,几节的航速等于“龟爬”。
  过了大约90钟,那艘“8111”级潜艇才超过“刺豚”号。
  “主推进器启动,控制好加速度。”杜兴华朝掌舵地士官看了一眼,“温柔一点,别发出太大的噪音。重新估测目标航线,设定航行数据。”
  即便走“z”字型航向,“刺豚”号也不能持续监视目标,必须根据估测数据设定航线。
  “咬上了,距离五十五链,目标航行情况没有发生变化。”
  “保持好速度与深度。”杜兴华拍了下搭档的肩膀,“有什么情况立即通知我,四个小时后我来换班。”
  “没问题。”荣康健看了眼手表,“吃晚饭的时候我来叫你起床。”
  杜兴华笑了笑,离开了指挥中心。
  此时,济州岛方向,“江豚”号正在以6节的速度驶向作战海域。
  半岛战争爆发后,刘海峰指挥的“江豚”号一直在黄海的济州海峡西部海域活动,监视通过济州海峡进入黄海的韩国潜艇。1天下来,刘海峰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先后发现了至少7艘韩国常规潜艇,并且及时的发出了警报,让海军能够派遣其他潜艇或者反潜巡逻机监视韩国潜艇的行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