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西方不亮东方亮(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导致花旗银行做出“战略性失误”的根源是美国政府的政策。2年,美国政府分别向福特、通用与克莱斯勒三家公司提供了27亿、24与18亿美元地“特别项目研究资助经费”,鼓励三家汽车公司开发全新蓄电池与电动汽车。随后,美国各大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了该消息,宣称美国能够在2015年之前攻克科研难关,生产出不亚于“复合蓄电池”的高级蓄电池。
  当时,不但花旗银行向三大汽车公司提供巨额贷款,美国其他银行也不例外。
  区别是,摩根通
  美国银行的政策要谨慎得多,提供给汽车厂商的贷款少得多。
  后面发生的事情就用多说了。
  美国至今没能研制出2级复合蓄电池,三大汽车公司中地克莱斯勒已经在2015年年底破产重组,福特连续3年亏损,通用仅能依靠高端市场勉强维持。
  如果没有20166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花旗银行不会这么快就惨淡收场。
  与c8年时截然不同,当时小布什多少还能出台一些救市措施,帮助惨淡经营地美国金融企业度过难关,为下一届总统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16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罗迪克因为“软禁门”丑闻面临弹劾威胁,共和党控制了国会众议院、民主党控制着国会参议院,两院地严重分歧削弱了政府的救市能力。弗雷德里克上台时,花旗银行已经资不抵债,差地只是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当时,弗雷德里克还试图拯救花旗银行。
  在联邦政府地协助下,花旗银行与美国银行进行合并谈判。虽然美国银行的情况好不了多少,但是弗雷德里克私下保证,只要两家银行合并,联邦政府将与联邦储备银行一同为其提供巨额救助资金,仿照2009年的办法,剥离两家银行的“有毒资产”。
  只是,谈判最终因为两家银行的分歧而破裂。
  花旗银行要求在合并后地“美国-花旗银行”中占有55%的股份,而美国银行则要求获得至少50%的股份。5%的差距,最终使合并谈判破裂。
  合并失败,花旗银行只能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11日下午,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部部长出面宣布,联邦政府将按照早期与花旗银行签署的协议,为花旗银行储户提供25万亿美元的提款担保权。
  这一消息产生地效果并不明显。
  破产时,花旗银行一共有128万亿美元的储蓄存款与投资产品,其中储蓄存款就高9万亿。联邦政府只提供了一半的储蓄存款担保,意味着另外一半的储蓄存款与所有投资产品得不到任何保证。
  随后,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伯恩宣布,联邦储备银行为所有花旗银行客户提供提款担保。
  直到这条消息公布,恐慌情绪才得到有效控制。
  花旗银行宣布破产时,总资产仅有美元,其中固定资产占了元,股票市值不到500元;而花旗银行的债务达到6783元,即便变卖所有固定资产,亏损也超过了2000元。
  联邦储备银行为花旗银行客户提供担保,意味着至少亏损2000元。
  这不是一般地亏损,为了稳定市场,联邦储备银行至少需要向市场注入金。加上股价暴跌造成的损失,联邦储备银行必须向市场注入7000元,才能平息花旗银行的倒闭风波。
  花旗银行只是倒下的第一家美国大银行,后面还有摩根通与美国银行。
  当天下午,纽约三大股指再次跌停,先后在130之前宣布停盘。
  花旗银行倒闭,不但在美国金融市场引起了12级地震,也迅速波及到了欧洲、共和国等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市场。
  次日,澳大利亚、首尔、上海、香港、新加坡、孟买、法兰克福、巴黎、伦敦等多个金融市场的股市指数全面下跌,跌幅最少的上海达到57%,最大地伦敦超过了17%。
  花旗银行宣告破产,不但宣告美国金融危机进入“**”,也是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的标志**件。
  从中日东海战争结束,到花旗银行倒闭,不到半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预言变成现实。
  虽然世界各国都在第一时间内出台了救市政策与救助措施,但是所有人都相信,这场金融危机将彻底改变世界面貌。
  按照一些“悲观”专家的话来说,以花旗银行倒闭为标志的20177融危机是以“雷曼兄弟”倒闭为标志地融危机的延续。因为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在2008年爆发地金融危机结束后没有采取正确措施,为下一场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所以20177年金融危机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必然事件。
  在这些专家的眼里,全球性金融危机只是开始,远不是结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