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先生勿恼,吾等并非上门求画。”
  墨鲤见这书生十分在意,只能出声解释。
  ——读书人写话本都不敢用本名,更别说画春宫图了。
  方才也不知怎么的,居然唤了出来,墨鲤有些懊恼,这不是君子所为。既然别人不愿承认,放在世间也不是可以光明正大谈论的事,就不该说出。
  至于他们其实是欣赏画法的独到,笔触的灵气,根本不在意画中人在做什么的事就不用解释了,因为可能越描越错。
  墨鲤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调安抚人,也知道怎样让别人相信他的话。
  这点孟戚做不到。
  或者说,孟戚没办法在一两句话间,就让对方打消戒心。
  书生的脸色稍微好转了一些,他想了想,觉得都是风行阁的错。那群见钱眼开,什么消息都能标价卖钱的家伙,压根不可靠。
  书生进屋里取银针了。
  墨鲤没有跟进去,因为在礼节上,即使别人把你带进了家门,如果对方没有伸手示意做“请”的姿势,那么就应该站在门外石阶下等候。
  ——上门找麻烦不算。
  故而不管这是一栋破败得没什么可看的屋子,还是一栋几进几出的富庶院落,都应该非请莫入。
  孟戚原本打算陪着墨鲤在院子里等,想到到巷口的陆慜,只能出去看了,防止这位二皇子在这片旧屋破房子中间迷路。
  于是书生走出屋子时,只看到墨鲤等在外面。
  他也没有兴趣多问,就想着赶紧把生意做完,将人送走。
  书生拿出了两个粗糙的木匣子,匣子有布包,打开可以看到里面规整地插着两排银针,合起来就是四排,数量十分可观。
  且长短不一,粗细不同。
  银针上端有柄,形状略圆,色泽跟针尖不同。
  除此之外,匣子里还有六枚打磨光滑的石针跟骨针。
  墨鲤一见便知道这铸针者手艺了得,针身光滑,最细的一根针跟头发差不多。
  大夫郎中用于针灸的针统称为银针,但不是每套针都是银制的,只是它看起来尖而亮,旁人就以为是银。实际上金针与银针都不能做得过细,因为太软了,容易折断。
  墨鲤身怀武功,针灸之技高明,更喜欢用较细的针。
  而市面上能买到的银针,大多不符合他的要求。
  “这针可是先生所制?”
  “家祖家父皆是医者,幼时也学针灸,只是技艺不到家,不敢行医罢了。因家道中落,隐姓埋名跟随一位住在月桂坊的金铺匠人学了些本事,不能打造精巧的首饰,银针还是没问题的。”
  书生叹了口气。
  秀才不能做买卖,只能替人写书信拿润笔银钱。
  “得亏我二十岁时,楚朝风气开放,并不禁止书生去学旁门左道之技,只要不公开售卖所制物品,咬定了是自己喜好的话,铸剑种花酿酒皆可,亦不必躲躲闪闪。楚朝没了,现在就只能偷着卖。”
  之前有名望还好,现在不敢张扬,实在不能糊口,只得另谋出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