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苏一面往宫外走,一面思索,她不能插手得太过明显,会引来陛下忌惮。
  她想到入川将军,倘若他依然是从前那般耿直为民的秉性,官员行贪赃之事,他便不会不管。但那么多条性命,明苏也不敢将希望寄在他一人身上。
  三舅在闵州为官,闵州与贺州相邻,且并未遭灾。
  各州主官无诏不得擅离辖区,但因救灾,前两日陛下下了一道诏书,令临近州郡协助安抚使抚民,诸事以救灾为上,官员可便宜行事。
  明苏打算往闵州去一封信。只是此事还得与外祖父商议。
  明苏出了宫便登上马车,往外祖父府上去。
  她路上便走便想,一上了马车,车中安静,她靠着迎枕,身子也放松下来,便微微分了神,想到皇后身上去了。
  怎会有如此巧合?
  明苏一心一意等着郑宓回来,哪里想得到借尸还魂这般离奇之事。
  她暗自叹了口气,若不是年初立后诏书颁布之后,各方势力都将皇后的家世背景都好好查了一番,知她只是一名出身书香之门,家中无权无势,甚至还有些清贫的女子。她几要怀疑郑宓久久不回京,是被皇后抓了去。
  明苏微微地烦躁起来,像谁不好,偏偏要像阿宓。
  她想到什么,自袖中取出那盒子,打开来,对着里头的金簪说道:“你看,她与你有些像,你再不回来,我就……”
  就如何?
  明苏有些词穷,但这并不妨碍她放狠话:“只要你回来,五年、十年我都等你,一辈子我也等你,我一定要等到你当着我的面求我原谅。”
  金簪一动不动的,簪身上那行“贺阿宓十七芳诞”的字隐隐可见。
  她放完了狠话,像是找到了点寄托,将盒子塞回了衣袖里。
  兴许是骤雪忽来,又许是时候不早,天已快黑了,街上没什么行人。
  明苏到了外祖父府外,下了马车,抬头看了眼府门上方的匾额,匾额上写着楚府。
  楚家在京中有些特殊,特殊在,他家原本走的是武路,但到了这一代,却弃武从文,成了文官。明苏与外祖父府上很少往来,她声名不好,不好连累历经三代,好不容易才在文官之中立稳了脚步的外祖父。
  另一方面,外祖父虽在两年前致仕,却在朝中留下不少影响,她若与外祖父往来密切,少不得受陛下猜疑。
  明苏在门外站了一会儿,上一回登门,还是年初,外祖母重病,她代替母妃前来探病。玄过站在她身后,见殿下抬了下手,方上前去敲门。
  门很快便开了,两位舅父亲自出迎,将她领去了正堂,堂上一位白须白发的老人家站在阶前等着她。
  楚恩也许久不曾见明苏了,两边行过礼,楚恩问道:“淑妃娘娘可好。”
  “外祖父放心,母妃一切都好。”明苏笑道。
  楚恩点头:“那便好,老臣挂念得紧。”
  两位舅父知她是无事不登门的性子,已将家仆都遣得远远的,二舅退去了门外守着。
  明苏说明了来意。楚恩点头道:“殿下顾虑得有理。”他说完,叹了口气,“陛下真像是变了个人一般,朝廷也与当年郑太傅在时的朝廷全然不同了,若是当年……”
  他没说下去,但明苏听懂了,若是当年,何至于连赈灾这等关乎民生江山的大事,都怕有人敢不顾百姓生死,只知贪赃得利。
  但观如今朝中气象,他们确实做得出来。
  “也不知这境况何年何月才是头。”楚恩说了一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