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吧!(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后世,他看过余秋羽写的《文化苦旅》,其中第一篇叫做《道士塔》,讲的就是敦煌莫高窟的故事,里面的那位王道士让人痛恨不已。
  王道士原本是位普通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负责看守莫高窟。
  有一天,他偶然在莫高窟的一个隐秘洞**发现了大量的文物。
  他并不明白其中的价值,便拿了几卷经书送给县长,县长又送给了甘肃学台。
  这位学台是位金石学家,懂得洞窟的价值,便建议送到省城保管,但东西很多,运费不低,官僚们犹豫了。
  最终,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只有王道士一次次随手取一点出来的文物,在官场上被当作礼物送来送去。
  后来,这些经卷被外国人发现了,他们如获至宝。
  大批欧洲的学者、考古学家、冒险家们不辞辛苦的赶到甘肃,赶到莫高窟,只为了能获取洞窟中的那些经卷。
  他们最后面对的就是那位看守着莫高窟的王道士。
  一场完全不对等的交易在莫高窟前开始了,王道士的开价并不高,甚至低的可怜。
  1905年,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
  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迭子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
  1908年,法国人怕希和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
  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
  这位王道士并不知道从他手中交易出去的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
  在洛阳,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龙门石窟。
  1931年,美国人普爱伦去洛阳参观,游览了龙门石窟,他对这些石雕感兴趣,将其中的《帝后礼佛图》拍摄下来。
  《帝后礼佛图》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照皇太后礼佛的情景。
  普爱伦返回北平后,同北平的古董商岳斌商议,签订合同,以5年为期,4万元为代价,将《帝后礼佛图》运往美国。
  岳斌趁当时时局动荡,买通洛阳当地驻军,将《帝后礼佛图》凿成碎块,运回北平。
  他请人将碎石块粘对修配,最后拼凑成《皇帝礼佛图》和《皇太后礼佛图》两块浮雕,卖给了美国人。
  可以说是罪大恶极。
  人民的愚昧,当权者的不作为,西方文物贩子的贪婪,是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
  正如《道士塔》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我好恨!
  恨没有早生一个世纪,恨没有挡在莫高窟前,恨没有拦住那些驶往西方的货轮……
  林子轩穿越到了这个时代,有了一点力量,他觉得应该做些事情,让后世的中国人不再那么的痛心,尽可能的把文物留在中国。
  丁闻江和林子轩说这番话没有其他用意,他和林子轩的观念相同,教育背景相同。
  两人都是从英美留学归来,都支持传统文化,反对苏联,都愿意为这个国家做点事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