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郑和宝船(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不拜见总兵大人!”说着,罗海冲着那些军士高声喝道。
  “拜见总兵大人!”听闻此言,军士们立刻整齐划一地向李云天躬身拱手行礼,声音洪亮的喊道。
  李云天见状不由得赞许地点了点头,看来郑和下西洋时所率领的军队不愧是大明的精锐,时至今日依旧能训练有素,保持严整的军威,实在是不容易。
  “免礼!”随后,他伸手虚空向上一托,宏声向那些军士说道。
  “谢大人!”军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齐刷刷地直起了身子。
  码头上的这数千名军士来自南直隶,是跟随过郑和下西洋的老兵,。
  虽然自从洪熙帝登基以来朝廷都没有再提及过下西洋的事宜,但身为南京守备太监的郑和却不敢懈怠,依旧对那些跟随过他出海的军士严加训练,万一宣德帝再度派他下西洋他能立刻启用那些军士。
  正是由于这些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军士训练有素,故而柳升才征召了一万人前去交趾平叛,谁成想柳升的平叛大军在交趾被叛军打得大败,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活着逃回广西。
  军阁之所以会调如此多的人和李云天一起出航,是因为要把李云天顺利送抵钦州不单单是几艘运兵船那么简单,还包括后勤补给和武装护航,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李云天能顺利到达钦州。
  由于郑和此时已经六次下西洋,故而出海的船队已经有了一套完善严密的体系,随行的人员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指挥部、航海部、外交贸易部、后勤保障部和军事护航部。
  指挥部: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
  航海部:航海业务、修船、预测天气等;
  外交贸易部:外交礼仪、贸易、联络翻译;
  后勤保障部: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
  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
  而且,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不同类型的船只供相关人员乘坐。
  第一种是郑和宝船,可载上千人,体式巍然,巨无匹敌。
  第二种是“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
  第三种是“粮船”,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
  第四种是“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
  第五种是“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船队的船只分工细致,有的载货,有的运粮,有的作战,有的居住,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应对海上突发的各种情形,进而使得船队能安全抵达目的地。
  因为军阁下发的是护送三千余人去钦州的军令,故而罗海就按照运送三千多人的标准来准备随行的船只和人员,这使得随行人员的数量达到了数千人。
  不过,令罗海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云天竟然只带了两百多人前来,大部队由于晕船而不得不改走陆路去广西。
  由于护送的人数变少了,随行人员自然也要随之减少,那五艘郑和宝船原本是用来运送三千余名骁武军的,如今只要一艘足矣,这就使得后勤补给人员也相应减少。
  为了安全起见,武装护航人员则保持不变,李云天毕竟是堂堂的定南将军,万一路上遇上倭寇有个什么意外,罗海可担当不起这个责任。
  李云天急着赶赴交趾,故而没有在码头多待,与送行的宁波知府和宁波卫指挥使等人告别后就在罗海的陪同下快步登上了中间那艘郑和宝船。
  为了图个吉利,李云天给这艘郑和宝船取了一个名字――明定号,希望这次能顺利平定交趾的叛乱。
  骁武军的那两百多名军士兴致勃勃地上了明定号,三五成群地聚在甲板上谈论着码头上停泊着的郑和宝船,他们久居内陆哪里有机会见识到如此庞大的海船,无不被这种上巨无霸所震撼。
  此次前去钦州的船队中一共有船只12艘,其中郑和宝船1艘,粮船2艘,坐船2艘,战船7艘,所带物资足够船队持续在海上航行十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