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美艳端端正正坐在男式单车的后座位上,身上穿着年前赵国生一眼相中特意为她买的那件红色呢子大衣,下边是一条黑色纯棉裤,脚上配的是洋气的黑皮鞋,头上戴了朵鲜艳的红绒花,后头紧跟着八辆被布置的很喜庆的牛车,最前面的那辆牛车上面坐着几人绑着红段子,吹着喇叭,敲着鼓的鼓手。
  也不知道王家从哪里借来这么多牛车,看起来挺气派的。
  不过,为什么王建军要骑单车载着赵美艳啊?多费劲啊?赵国生抹着鼻子想不明白。
  难道是为了突出?与众不同?
  “美艳今天可真漂亮,是我见过最美的新娘。”大姨子刘冰秀不由得笑着赞叹到。
  “可不,时间真快,前两年看着还是个孩子。”唐德远想到了自家女儿。
  “是好看,尤其是那身衣服,二哥和嫂子可真舍得,不过,我这侄女也给我们赵家争了口气,嫁得好。”王梅芳挑眉一扬,故意看了眼唐秀萍不怀好意的说,谁让她没有女儿呢?才不用顾忌到大嫂的心情。
  “美红前两天生了,生了个儿子,我瞧着国生家这段时间忙,就没说,等满月酒的时候,我们这些娘家人都要去啊。”唐秀萍心直口快的立马反驳。
  赵国生:“……”早知道就让美艳穿那身红色棉袄和绣花鞋了,不用留着待会吃饭敬酒的时候再换了。
  刘兰秀:“……”莫名的躺枪,她也穿着新的呢子大衣。
  这三弟媳妇就不安好心,大好的日子,偏要说那些有的没的模棱两可的话,这可不是真心捧他们家美艳,分明是给大嫂添堵。
  “……”孙女身上那件新衣服一看就特贵,儿媳妇太不懂得持家了,要不是看中这门亲事,怕婚前给弄黄了,赵父赵母恨不得立刻找赵国生谈心,让他们多为孙子考虑,别竟在哪里败家。
  可见,赵父赵母还是比较‘通情达理’的,忍住了。
  牛车摇摇晃晃,晃晃悠悠的在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的大马路上磕磕绊绊前行,春风习习,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迎面吹来,冷不丁的缩成一团,冷。
  “噼里啪啦”鞭炮响起来了,牛车停在桥前。
  “来来来,喇叭吹起来,打鼓敲起来,让新郎把新娘背起来。”逢桥就停,前行的迎亲队伍在路过桥梁时必须停下来,要放鞭炮,要往桥下扔钱,还要给敲锣打鼓的人红包,新郎要下车背起新娘过桥。
  这是习俗,也是规矩,图吉祥。
  “美艳,我来背你,过了这座桥,我们就快到家了。”停好单车,王建军细心的把赵美艳背到后背,绝对不能脚落地。
  有句老话,出嫁女在出嫁当天,未曾到婆家前,新娘双脚绝对不能落地,万事由新郎背着。
  若不然,婚姻不顺利。
  好在他们两家的路程中间只有一座桥,要是有个十座八座桥的话,光是红包就是一大笔钱,更不用说新郎的体力能不能支撑住。
  虽说吹吹打打,停停顿顿的耽搁了些时间,牛车毕竟是牛车,比人的双腿要快,用了和平常去镇上差不多的时间,终于到达王家。
  接下来一阵互相说好话,互相吹捧的寒暄,恭喜,等待新人敬酒。
  嫁女,嫁女,终于亲手送到了别家。
  作者有话要说:  呜呜,看来要买新手机了!用了几年的旧手机它一个不小心就‘离家出走’了。
  我们这边“堵门”刁难不算太难,一般就几个问题走过过场,不过特别过分。
  感觉现在结婚和以前还是有区别的,现在基本上都是在酒店摆酒席。
  《跑马溜溜的山上》又名《康定情歌》
  第66章
  在偷来的这世人生的长途旅行中, 赵国生像是走过了一站,放下了无形沉重的包袱, 可谓身心轻松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