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每年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两样菜,一是红烧肉,一是鱼。
  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代表着红红火火好兆头,而“鱼”和“余”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
  更重要的是,大年三十团圆饭桌上的鱼是不允许吃完的,一定要留下鱼头、鱼尾证明有头有尾,年年有余的好寓意。
  赵父赵母看着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之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和满足。
  年夜饭过后,除夕的□□就是长辈发“压岁钱”。
  今年过年,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破天荒地的赵父赵母居然舍得连带着给了两个孙女压岁钱?比起孙子每人一块的压岁钱,她们仅有五毛钱也很是惊喜了。
  赵国生一视同仁的,所有孩子无论男女,每个人一块钱。
  “国生,爸妈给美艳、美丽压岁钱的时候,你瞧见老三家的脸色没?有话想说又估计着过年不敢说。”刘兰秀想起三弟媳妇的欲言又止就觉得好笑。
  “大过年的,她不会说什么难听的。”这点赵国生还是看得出来。
  不是有一句老话,大年三十,有天大的错也不能骂人。
  第42章
  唐孟浩然有诗《岁除夜有怀》写到:“守岁家家应未卧, 想思那得梦魂来。”
  指的是阴历除夕终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来, 谓之守岁。
  守岁习俗由来已久,全家人饭后围坐火盆旁边吃着瓜子、花生闲情逸致的聊天,没有春晚节目, 没有电视娱乐, 只有家人敞开心怀的畅所欲言,在兴奋中带着瞌睡迎来了凌晨十二点。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迎接新年的鞭炮声源源不断的接踵而至, 赵国生迫不及待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放,合着其他数家的鞭炮声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放过新年第一响鞭炮过后, 终于可以睡觉了。
  大年初一, 头一天, 又称过年。
  大年初一,按照当地习俗, 早饭必须是吃面条,忌吃稀饭,只有过去的常规穷人家才吃稀饭,吃面条从某种意义上表示家里整年度都会很富有。
  一年到头,只有在这一天, 刘兰秀不说教, 不骂人, 喜笑颜开的非常好说话。
  “姆妈, 新年好, 祝你恭喜发财,身体健康。”赵美艳穿着崭新的红色大棉袄,一脸笑容的给刘兰秀拜年。
  “好好好,姆妈也祝你新年快乐,快来帮我烧开水。”正在灶台烧火忙着烧开水,等用来待会拜年待客用。
  “嗯,对了,姆妈,我爸呢?要不要先把弟弟妹妹叫醒?”赵美艳发现赵国生不在,心里想着还没给爸爸拜年呢。
  “你爸还没起来呢,让他们睡吧,过会自己会醒来的。”这一天很忌讳催人起床,这表示对方整年都要被人催促着做事,不好。
  “嗯”或许赵美艳也意识到了,只是之前一时没想到。
  在刘兰秀母女俩正好煮好面条快出锅时,赵国生和几个小的熊孩子准确的掐着时间点起来。
  吃过早饭,挂在墙上非常显眼的时钟还不到七点半,过早。
  “美艳,去我屋里把准备好的糖果摆出来。”正围坐在火盆旁添加柴火的刘兰秀看了墙上的钟表突然说到。
  “嗯”
  一个大圆盘子里盛着瓜子、花生、软糖、硬糖、柑子和苹果,满满的,好像圆盘子太小装不下,随时都要溢出来了。
  糖果一摆上桌,家里几个熊孩子眼睛都亮了,直刷刷的不停偷看,偶尔用眼睛瞄一下赵国生和刘兰秀,没有人动手拿着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