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早有心理准备的赵国生连忙顺着视线看过去:“小红,你姆妈呢?”在来之前他反复在脑海里回想他姐、姐夫、亲家母、三个外甥的模样,可不能再发愣。
  “姆妈在家里,二舅舅你怎么来了”李翠红的语气特别欢喜,小孩子最喜欢的走亲戚或者家里来客人,这代表他们有好吃的。
  李翠红显然很兴奋,领着赵国生往家走的这一路快活的说个不停,偶尔碰到一两个村民她欢悦的嚷嚷:“这是我二舅舅”神情带着小孩子特有的喜悦。
  “姆妈、姆妈,二舅来了”还没到家门口李翠红兴高采烈的像个高音喇叭,迫不及待的告诉家里人,这大大咧咧的性格和她妈一点都不像。
  正在里屋和婆婆缝补衣服的赵芬娟连忙扔下手中的忙活的针线快步走了出去,她暗暗纳闷这个时候他弟怎么会来?是不是娘家出了什么事?心里揣测不安。
  赵芬娟不安痕迹的先观察一番赵国生,确定没什么急事便松了口气轻快的说:“国生你来了”。
  “过几天你不是生日吗?我怕到时候忘记,今天有时间就过来了”他随意往屋子里看了几眼,和他现在住的茅草屋条件差不多,真心穷。
  接过赵国生手里的东西顺手看了看:“猪肉买太多了、还有鱼?你怎么还买了糕点?”嘴上责备赵国生乱花钱,眼神里透露的喜悦,心里高兴着呢,娘家几个兄弟就赵国生跟她感情好。(婆婆还不错,有娘家人撑腰还是不一样的)
  ‘糕点’估计是刘兰秀放里面的,赵国生压根没想过还要买‘糖’。(去别人家里,有小孩子的话需要买点糖)
  “国生啊,留下了吃晚饭”李母热情的招呼他,随意跟他拉了会家常然后吩咐孙女:“小红,快去叫你爸回来”李母早年丧夫,别人看她年轻都劝她改嫁,她硬是憋着一口气和男人干一样的活挣工分,一个寡妇艰难的养大了一子二女。
  “别去了小红”赵国生连忙阻止外甥女跑出去的脚步,真等吃了晚饭赵国生就得摸黑走山路回去,赶忙说:“亲家母,你太客气了,饭就不吃了,家里还有事”。
  许是看出赵国生真着急赶回去不是故作姿态推让,李母没有一味的强留下他吃晚饭,只说下次有时间再来吃饭,眼看天色愈发暗淡赵芬娟反而催促他快点回去。
  得亏赵国生没留下吃晚饭,走到半道时下起了蒙蒙细雨勉强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赵国生只好加快脚步半走半跑的往家赶,猛的一个春雷惊的他仓促的从路边能遮雨的茂密树枝下跳出来,狼狈不堪的在越来越大的雨水中狂奔,等他到家的时候,外套已经湿透。
  还好赵国生身体不错,及时洗了个热水澡又喝了不少热开水,倒是没再感冒,不然少不了刘兰秀的碎碎念说教。
  第12章
  这几天赵国生够忙的,白天忙着和赵福生、赵宏生林场砍树扛树,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坚持打着手电筒捉泥鳅和黄鳝,每天忙到夜里十二点过后,地里的农活赵国生完全顾不上了,好在春忙时间已经过去了。
  刘兰秀瞧着辛苦、劳累不堪的赵国生心里隐隐担心,总是规劝他晚上不要出去捉泥鳅、黄鳝了,白天太劳苦晚上休息不好,身体受不了的,还说他们家只要省省五间砖瓦房还是建的起的,或者推迟到明年也行,土砖茅草房都睡了这么些年再忍受一年也没事。
  自家男人只有自己心疼,刘兰秀的苦口婆心赵国生哪里不明白?只是他不是原身,再也无法忍受睡得正香时被人推醒起床检查房间里哪里漏雨,又或者上茅房时……。
  说得好听赵国生这个人意志坚定、不为人轻易所动摇,熟悉他的人都摇头笑话他固执,刘兰秀可不会给自家男人面子,直晃晃指出赵国生就是一头水牛,钻牛角尖、不撞南墙不回头。
  既然赵国生如此坚定,一切都准备就绪了,作为妻子刘兰秀此时此刻也不能拖后腿,暗地里默默的给赵国生做点好吃的、有营养的,时不时赵国生家饭桌上出现些猪肉、野鸡、鱼等荤菜。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就是这样一种拥有极佳学习天赋的物种,所以说一个人的性格、三观、品行如何很大一部分和他所处的家庭环境有关,有些人在评论一个人的时候喜欢说他家教如何如何,大抵就是如此。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赵国生家里几个孩子从父母言行举止、家里气氛观察到很多东西,他们年纪小很多事情帮不上忙,他们懂事、乖巧、力所能及的在能力范围之内尽自己最大能量做好家务活,比如砍柴捡柴火、洗衣做饭、打猪草、挖蚯蚓和虫子喂鸡鸭等以及好好学习不然父母操心。
  这年头泥鳅和黄鳝很多,没人想过贩卖泥鳅、黄鳝,所以打他们主意的人很少,顶多也就是农忙的时候偶尔弄上几斤打打牙祭,谁让他耗油呢?这可就便宜了赵国生,虽然他捉泥鳅、黄鳝的技术不太好,架不住这玩意多呀。
  所谓熟能生巧,赵国生捉泥鳅、黄鳝的技术就是这么‘泥鳅、黄鳝量大’给练出来的,现在赵国生的‘技术’已经不同而语了,每天三四十斤泥鳅、黄鳝显得游刃有余。
  平均每三天赵国生就会挑一担泥鳅、黄鳝往县城一趟,可怜了赵国生的肩膀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起了一层层厚厚的茧,也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宛然已成习惯,赵国生每每想到这些都是人民币,好像腰不酸腿不疼,有种一口气到县城不用歇气的感觉。
  一百二十来斤的泥鳅、黄鳝平均下来有五十块钱,每三天五十块钱左右的高收入在这个老师、技术工人等吃国家粮一个月才几十块钱的七九年那是一笔巨款,赵国生不敢张扬,偷偷的和往常那样,不敢过分的往家里添大件。
  明面上赵国生不敢怎么样,暗地里偷偷的提高自家的生活水平,隔三差五的买点猪肉,豆腐,甚至还奢侈的买了些白面和面粉,一碗面条一个鸡蛋撒点葱花的早饭才是真理。(他习惯了豆浆、油条和包子,面条加鸡蛋、米粉加鸡蛋或者水饺、混沌等这样的早餐,一大清早就吃饭,他真有点不习惯,时不时怀念)
  和赵国生相比,刘兰秀是个典型的守财奴、葛朗台,所以赵国生每次都是先斩后奏,而且每次上交钱财时都会暗搓搓的留一点私房钱。
  对于新房子的设计赵国生没有格外的想法,只要求宽敞、明亮、结实就好,七九年的人相当淳朴、老实和敦厚,可以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赵国生总想着害人之心不可有、种防人之心不无,门和窗户还是严实点好。
  这年头的门窗都是门头做的,没有偷工减料之说,很扎实。赵国生小人心理作怪总不放心,每次去县城忙完后私下一个人去废品回收站转转,一次、两次、次数多了门窗所需要的废铁也就有了。(也有讲究的,门窗都是上好的木头,木头上还雕刻了各种图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