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陶瓷罐(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初要求的时间很紧急,可烧窑这个,却是急也急不来的,如果有些时间没开工了,还得先把窑烧起来,烧两三天烧热他,这才能将瓷器胚胎放进去烧。
  陪着郑大爷将窑烧起来后,这才前往官府,郑大爷的大儿子也跟着一同前行。
  官府,这个时候有三种。
  第一种是去襄城县,交给知县的主簿。
  第二种是交给里正。
  而这第三种,则是巡检司!
  一县最大的长官,是衙门里的知县,再然后是县丞,县丞下面是主簿跟县尉,这里面,主簿跟县尉,只负责管县城内的事。
  而乡下这边,则归里正和巡检司。
  北宋,是没有镇长的。
  里正,可以处理镇长的事情,前提这个镇,得在你这个里正的范围内。
  巡检司,也可以处理镇子里的事,巡检司又分文巡检和武巡检,文巡检类似于主簿,武巡检类似于县尉,级别也是同级,只是负责区域不同,巡检负责乡里。
  这巡检司,没有设立在汝坟镇,而是在姜店镇。
  于是郑大爷同李初,将这份千照,找到了里正。
  李初先前抵押房屋借贷的村正,也就是这个里正,是汝坟镇的一户富裕的地主,平常都不管事,也不晓得文字,有事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办,签订千照这件事,就交给了下面的户长负责。
  这户长是本地的一个老童生,有股书生卷气,是穷酸味的那种,接过李初递来的千照看了一遍后,拿着纸书的双手,在不停的颤抖。
  脸色表情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这竟然是千照?”
  “千照居然可以这样来写?”
  户长的心里,惊起了波涛骇浪。
  乡下人家,又有几个会读书识字的?更别说千照这种东西,一般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从官府拿到千照样板,然后填写数值就签订的。
  想这种自写千照,老童生有生之年还是第一次见到。
  尤其,这千照,还写的惊天地、泣鬼神,过去、现在、将来,各方方面面全部涉及到,并且提前约定好了,大家能想到的,想不到的,这里都有了。
  此时,拿官府的千照模板跟这一比,简直就是三岁孩童弄出来的东西。
  “千照,可是有问题?”
  见这老童生半天不给个回复,李初问了一句。
  老童生叹了一口气,将这份千照放在桌上,有生之前能见到如此完善的千照,也是值得了,他当即在千照的签名下方,写了自己的姓名,并加盖上了里正的官府印章。
  盖章了,也就是没有问题了。
  于是郑大爷在三份合约上,一一签署自己的名字,并按上了手印,李初也照做。
  三份合约,当事人各执一份,里正处留一份。
  千照签好后,李初当着户长的面,按里面的约定,先交一部分定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