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农家小炒肉(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后世,有农家小炒肉的餐馆越来越少了,因为这道菜的特殊性,逐渐的退出了餐馆,只有一些农家里,或者厨子自己,才会炒制,也只有在这些地方,才能吃到真正的正宗农家小炒肉。
  而餐馆、酒店,因为要面向客户,尤其还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客户,所以都用辣椒炒肉替代了农家小炒肉,因为这样才能满足大部分的口味,也许菜单上印的是农家小炒肉,可实际上端出来的,只能是辣椒炒肉。
  以后世那种全球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估计用不了多久,正宗的农家小炒肉会渐渐的失传,也许也不会,但是以后想吃到正宗的,除非自己会方法,否则很难了。
  而辣椒炒肉,作为阉割版的农家小炒肉,他的最大特点是,不辣……
  没错,就是不辣!
  或许,这是个讽刺!
  后世培育的辣椒品种有很多,判断一种辣椒是否辣不辣,首先看颜色,颜色越偏向深绿,则越辣,颜色越偏浅绿,青绿,则不辣,个头越大越不辣,个头越小越辣。
  大部分的餐馆,选用的都是那种浅绿而且个头大的辣椒,作为辣椒炒肉的原材。
  除了在选材外,炒制的方法,也是掩盖辣椒辣味的一种。
  首先是锅里放油炒,在油的作用下,炒制出来的辣椒,辣味会被破坏,导致辣味降低。
  再者,便是用到味精!
  炒制辣椒的时候,放味精,味精也会掩盖和中和辣椒的辣味。
  结果就是,炒出来的辣椒炒肉,已经没什么辣味了,虽然也保留了一丝的辣椒纤维甘响,也延续了部分农家小炒肉的味道。
  但是其美味程度,大大的降低了。
  可反倒是这样的一盘菜,却被五湖四海大部分的人所接受,因为不辣,或者是微辣,导致很多人都能没门槛的吃到这道菜,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餐馆都用辣椒炒肉的原因。
  不求特别吸引客户,只求不得罪客户。
  而且受众也高了。
  而现在,李初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用辣椒炒肉,而不是农家小炒肉,主要还是宋朝的时候没有辣椒,虽然看他们吃相似乎不怕辣,可对于农家小炒肉那种辣的级别来说,李初还是有点担心的。
  好不容易开张了,看样子还是一个超级大客户,可不能吓走别人。
  这边准备辣椒炒肉的材料,同时,也将压力锅里的冷了的米饭盛出,重新淘米煮饭。
  从定制系统里购来的辣椒,是属于中等辣程度的,这种程度还是可以勉强接受,在切的时候,李初还特意横切的薄一点,这样有利于辣味的中和。
  青椒红椒一样切了一点,红椒的辣味低,而且带些甜味。
  上锅,倒油,大火爆炒。
  北宋时期,第一盘辣椒炒肉出来了。
  相比之其他的菜,辣椒炒肉更内敛了一些,农家小炒肉能香飘百米,而这个阉割版的,却香味内敛,只有在盘子边上才能问到香味。
  都是油把味道遮掩了。
  李初之所以会选择辣椒炒肉,主要还是这道菜算是炒菜的一种代表了,把炒字用的淋漓尽致,让古人感受到炒的魅力!
  金针菇、豆芽,这都是能在北宋经常吃到的菜,老人和紫衣青年只动了一点,而肉片则一片也没有了,两人显然也意识到,后面还有几道菜,这一开始就吃都这么饱,还怎么拿胃去享受后面的?
  “咦,这道菜用的是什么食材?”
  “停,你先别说,让我猜猜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