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树下之弹弓1(2 / 3)
西北野战军,这时刘潇起家的老部队,别说国民党,就是共产党,没有刘潇的命令,想要调动也是不可能的。
而西南野战军,由于野战军司令部和部分部队为共产党所控制,加上第九集团军新任司令李宏达,刘潇事先做了工作,也应该没有问题。
有了这四个居于外围的野战军,加上当时实力最强的中原野战军,为共产党秘密党员的胡宗南所掌握。一旦国内出现了动荡,即使不动用军事委员会所直属的作为战略预备队的四个集团军,也能够控制住局面。
对于军事委员会直属的这四个集团军,刘潇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
孙立人指挥的第四十六集团军,调往昆明驻防。所属的原第二山地集团军,划归第四十二集团军,撤编后的第二十七集团军剩余整编的四个旅部队,调入第四十六集团军序列。
刘潇这样的安排是有自己的苦心。孙立人不失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和战术家,中日战争中屡建奇功。但其性格孤傲,没有什么政治智慧,与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都难以融洽相处。将其放在中原腹地,容易受各方影响,一旦其在政治局面混乱的时候失足,就有可能成为国共两方的替罪羊。届时,就是刘潇出面,也有可能无法将其保下来。所以刘潇把他的部队调到西南地区,作为此男野战军的战略预备队,远离政治中心这个是非之地。
多年后,离开军队远赴新西兰生活的孙立人将军,每当说起那段电光火石般短暂但激烈的中国政治变革时,总是满怀感激的对儿女们说道:“刘委员长真不愧为君子。当年早早的把我安排到远离是非的西南去。否则,我就有可能是蒋再珍第二了,那里还谈得上在这儿安享天年。”
黄克诚指挥的第三十一集团军,调往徐州地区驻防。整个集团军全部为重装部队,除集团军直属部队外,拥有一个加强坦克师、三个机械化师、一个重炮旅、一个直升机团。
刘潇之所以把黄克诚安排在这儿,是想在江浙沪一线发生动乱时,第三十一集团军向西和北两个方向,与北方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配合,迅速控制华北地区和中原的山东、河南地区。向南,与程潜的第四十二集团军一道,迅速控制安徽、苏北和南京地区。
程潜指挥的第四十二集团军,驻防武汉。
郝卫庭为集团军副司令兼缩编后的第二山地军军长,调入该集团军序列。
调陈明仁为一百军军长,接替不再兼任军长的程潜。
一旦发生动乱。在西南方向,该集团军可以阻断一切不听命令,私自向南京地区运动部队的东进道路。向东,可以和黄克诚的部队一道拿下安徽地区,拱卫南京。
至于程潜的立场问题,刘潇对属于国民党左派的程老将军还是放心的。加上毛爷爷的政治智慧,说服同是湖南人的程潜,那是没有问题。更何况历史上的湖南和平起义,就是程老将军一手促成的。
戴安澜指挥的第四十五集团军,驻防浙江金华至江西鹰潭一线。
对于戴安澜将军,刘潇还是了解一点的。戴将军是一个有着强烈民族感情的正直之人,在没有外族威胁的情况下,他的立场可能不好确定。
但此时,英国政府已经就新西兰国体改变进行的全民公决,开始挥动起武力的大棒子,叫嚷着要进行一切可能的干涉。而中国政府也已经在政治上和舆论上,给予新西兰议会坚决的支持。
中英的纷争已经爆发,并随时可能演变成武力冲突。
一旦中国政府内部发生动乱,英国人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进行介入。
到那时,有着强烈民族情感的戴安澜将军,一定会从国家、民族利益的角度出发,集中精力做好对福建、湖南和台湾的军事援助工作,绝对不会介入到国内的政治乃至军事动乱中来。
至于中国空军的问题,由于现在的中国空军中高级军官,基本上是在刘潇当年西北咸阳航校培养出来的,本身在入学期间就接受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后来其中的许多人又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因此,与公与私刘潇都还不担心。
同样,由于原来的中国海军在抗战初期基本上被消耗光了。现在的中国海军,全部是在刘潇设立于新西兰的海外基地训练或后期培训出来的。海外的生活,使得他们全部都有着极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绝对不会参与到内部动乱之中去。更何况海军现在是由肖劲光任司令,同时还要肩负着同英国人可能爆发的海上战争,根本没有精力去过问国内的政治事务。
现在唯一让刘潇放不下心来的,就剩下了薛岳将军指挥的华中野战军(原东南野战军)。
薛岳,作为一名老资格的中国军人,无论在国共交恶还是中日战争中,都曾经有过辉煌,有着较高的作战指挥艺术,在华中野战军里有较高的个人威信。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坚决反对共产党的国民党右派。
同时刘潇也从历史上了解到,薛岳曾经和美国人勾搭,企图取代蒋介石,建立一个以粤系为主导的国民政府。在即将到来的中国政治的动荡中,是一颗随时会爆炸的重磅炸弹。
为了刘潇将共产党安排进入到中央政府的关键位置中来,薛岳曾经在军委会上和刘潇发生过激烈的争吵。这次在全国军队缩编的问题上,薛岳老将军自持老资格,对他指挥下的部队,只是进行了小规模的裁撤,野战军的整体实力,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所以刘潇在前往上海,同薛岳老将军就部队裁撤的问题进行商讨后,完全放弃了对其进行劝说的打算,只能从部队的缩编问题上着手,在关键的部队驻防和人事问题上进行了调整。
考虑到薛岳手中部队虽然有八个集团军人数众多,但其中原地方军阀部队偏多,整体战斗力较弱。
第二十三集团军司令唐式遵,既缺乏军人的刚阳之气,又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不过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投机主义者,下辖的部队多为四川兵。原先在第五战区的时候,刘潇还想法设法的解决这些川娃子的武器和攻击问题,部队中的中下级军官对刘潇多有感激之情。
可归入到薛岳的手中后,其部队的武器装备,常常是最后一个到位的,故官兵们多有抱怨,战斗力低下,不足为虑,被刘潇安排驻防在苏北地区。 ↑返回顶部↑
而西南野战军,由于野战军司令部和部分部队为共产党所控制,加上第九集团军新任司令李宏达,刘潇事先做了工作,也应该没有问题。
有了这四个居于外围的野战军,加上当时实力最强的中原野战军,为共产党秘密党员的胡宗南所掌握。一旦国内出现了动荡,即使不动用军事委员会所直属的作为战略预备队的四个集团军,也能够控制住局面。
对于军事委员会直属的这四个集团军,刘潇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
孙立人指挥的第四十六集团军,调往昆明驻防。所属的原第二山地集团军,划归第四十二集团军,撤编后的第二十七集团军剩余整编的四个旅部队,调入第四十六集团军序列。
刘潇这样的安排是有自己的苦心。孙立人不失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和战术家,中日战争中屡建奇功。但其性格孤傲,没有什么政治智慧,与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都难以融洽相处。将其放在中原腹地,容易受各方影响,一旦其在政治局面混乱的时候失足,就有可能成为国共两方的替罪羊。届时,就是刘潇出面,也有可能无法将其保下来。所以刘潇把他的部队调到西南地区,作为此男野战军的战略预备队,远离政治中心这个是非之地。
多年后,离开军队远赴新西兰生活的孙立人将军,每当说起那段电光火石般短暂但激烈的中国政治变革时,总是满怀感激的对儿女们说道:“刘委员长真不愧为君子。当年早早的把我安排到远离是非的西南去。否则,我就有可能是蒋再珍第二了,那里还谈得上在这儿安享天年。”
黄克诚指挥的第三十一集团军,调往徐州地区驻防。整个集团军全部为重装部队,除集团军直属部队外,拥有一个加强坦克师、三个机械化师、一个重炮旅、一个直升机团。
刘潇之所以把黄克诚安排在这儿,是想在江浙沪一线发生动乱时,第三十一集团军向西和北两个方向,与北方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配合,迅速控制华北地区和中原的山东、河南地区。向南,与程潜的第四十二集团军一道,迅速控制安徽、苏北和南京地区。
程潜指挥的第四十二集团军,驻防武汉。
郝卫庭为集团军副司令兼缩编后的第二山地军军长,调入该集团军序列。
调陈明仁为一百军军长,接替不再兼任军长的程潜。
一旦发生动乱。在西南方向,该集团军可以阻断一切不听命令,私自向南京地区运动部队的东进道路。向东,可以和黄克诚的部队一道拿下安徽地区,拱卫南京。
至于程潜的立场问题,刘潇对属于国民党左派的程老将军还是放心的。加上毛爷爷的政治智慧,说服同是湖南人的程潜,那是没有问题。更何况历史上的湖南和平起义,就是程老将军一手促成的。
戴安澜指挥的第四十五集团军,驻防浙江金华至江西鹰潭一线。
对于戴安澜将军,刘潇还是了解一点的。戴将军是一个有着强烈民族感情的正直之人,在没有外族威胁的情况下,他的立场可能不好确定。
但此时,英国政府已经就新西兰国体改变进行的全民公决,开始挥动起武力的大棒子,叫嚷着要进行一切可能的干涉。而中国政府也已经在政治上和舆论上,给予新西兰议会坚决的支持。
中英的纷争已经爆发,并随时可能演变成武力冲突。
一旦中国政府内部发生动乱,英国人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进行介入。
到那时,有着强烈民族情感的戴安澜将军,一定会从国家、民族利益的角度出发,集中精力做好对福建、湖南和台湾的军事援助工作,绝对不会介入到国内的政治乃至军事动乱中来。
至于中国空军的问题,由于现在的中国空军中高级军官,基本上是在刘潇当年西北咸阳航校培养出来的,本身在入学期间就接受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后来其中的许多人又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因此,与公与私刘潇都还不担心。
同样,由于原来的中国海军在抗战初期基本上被消耗光了。现在的中国海军,全部是在刘潇设立于新西兰的海外基地训练或后期培训出来的。海外的生活,使得他们全部都有着极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绝对不会参与到内部动乱之中去。更何况海军现在是由肖劲光任司令,同时还要肩负着同英国人可能爆发的海上战争,根本没有精力去过问国内的政治事务。
现在唯一让刘潇放不下心来的,就剩下了薛岳将军指挥的华中野战军(原东南野战军)。
薛岳,作为一名老资格的中国军人,无论在国共交恶还是中日战争中,都曾经有过辉煌,有着较高的作战指挥艺术,在华中野战军里有较高的个人威信。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坚决反对共产党的国民党右派。
同时刘潇也从历史上了解到,薛岳曾经和美国人勾搭,企图取代蒋介石,建立一个以粤系为主导的国民政府。在即将到来的中国政治的动荡中,是一颗随时会爆炸的重磅炸弹。
为了刘潇将共产党安排进入到中央政府的关键位置中来,薛岳曾经在军委会上和刘潇发生过激烈的争吵。这次在全国军队缩编的问题上,薛岳老将军自持老资格,对他指挥下的部队,只是进行了小规模的裁撤,野战军的整体实力,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所以刘潇在前往上海,同薛岳老将军就部队裁撤的问题进行商讨后,完全放弃了对其进行劝说的打算,只能从部队的缩编问题上着手,在关键的部队驻防和人事问题上进行了调整。
考虑到薛岳手中部队虽然有八个集团军人数众多,但其中原地方军阀部队偏多,整体战斗力较弱。
第二十三集团军司令唐式遵,既缺乏军人的刚阳之气,又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不过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投机主义者,下辖的部队多为四川兵。原先在第五战区的时候,刘潇还想法设法的解决这些川娃子的武器和攻击问题,部队中的中下级军官对刘潇多有感激之情。
可归入到薛岳的手中后,其部队的武器装备,常常是最后一个到位的,故官兵们多有抱怨,战斗力低下,不足为虑,被刘潇安排驻防在苏北地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