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修养生息(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榆林、延安(肤施)、铜川、咸阳、宝鸡、汉中等地保安部队抓紧人员的军事训练。
  1936年5月2日,刘潇来到高家堡靶场,参加对榆林拖拉机厂生产的坦克进行验收。
  500千瓦柴油水冷发动机,克里斯提底盘,半蛋壳铸造炮塔,车身倾斜装甲,85mm口径50倍的线膛炮,湿式弹药库。特别让刘潇自豪的是,由于采用了后世的研究成果,该坦克发动机在燃烧室的形状上进行了改进处理,在其他方面不做改变的前提下,发动机功率提高了18%。而发动机安装位置的轻微改变,让该坦克的维修变得容易。半自动弹药装填机的使用,使得坦克乘员减少为四人。
  看到研制出来的坦克,刘潇差点没有笑起来:这坦克和苏联的t34坦克改进型从外表上没有什么区别,对于后世的刘潇来说简直就是老古董。但在这个时代,它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要命武器。
  既然是剽窃,那就用现代人的话:走别人的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坦克被命名为t34。刘潇就是要让老毛子不舒服。
  经过实地检验,t34坦克完全符合设计标准。刘潇批准了量产,要求月产不少于20辆,并且让坦克学校的学员参加整个生产过程,熟悉坦克的性能,尽快成军。同时要求弹药厂尽快完成坦克特殊弹药生产线的改扩建工作。
  由于坦克履带的生产,榆林的橡胶库存量开始下降。刘潇指示在南洋的上海爱国促进会采购人员,想办法大量收购橡胶。有关资金和运输的问题可以找美国的周家祝解决。
  1936年7月,17路军狙击学校成立。刘潇为校长,留学德国的十名学员任教。对于狙击战术,刘潇和十名教员进行纸上推演六人三组狙击战法。即一组两人,两组使用狙击步枪,一组使用反器材狙击枪。推演最后证明刘潇提出的六人三组战术最为合理,狙击效果最佳。
  1936年8月初,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到达陕甘宁地区,与毛爷爷的部队会师。但红四方面军所剩部队已不足万人,原来应该在后期红军西征时损失的部队和牺牲将领,全都在会师前损失和牺牲了。
  刘潇在对整个事情发展的过程进行详细的研究后发现。由于红军在陕甘宁地区有刘潇的暗中支持,实力迅速壮大,历史上的红军西征计划已经没有执行的必要,故西征悲剧没有发生。
  倒是在四方面军在南下的过程中,由于对四川各地军阀的利益造成威胁,四川军阀间加强了合作与顽强抵抗,后全力对红四方面军攻击。特别是在名山县百丈地区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决战,致使四方面军损失5万余人,其中被俘人员达到9千多名。
  看来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是没有改变,但细节上是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也给刘潇敲起了警钟。
  刘潇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主动找到刘湘,以每名红军战士三十块大洋的价格共计花了30万大洋,把所有被俘红军及其干部要了回来。
  由榆林派出军官,以被俘战士为基础,加上补充进去的6千民工,分编成三个旅,组建一个山地师,部队在汉中以北进行整训。
  被俘红军中的中下级军官在榆林步兵学校学习,高级干部则全部交送给毛爷爷做安排了。
  为保证山地部队在同日军交手时有充足的自动火力,刘潇根据自己的回忆,画出1944年才出现的美制m3a1冲锋枪的原理示意图,让榆林兵器研究所进行研制。
  事后蒋介石曾经来电询问刘潇从四川军阀哪儿赎买红军官兵的事情,刘潇以这些人接受过一定的军事训练,只要加强思想教育,完全可称为扩大部队补充兵员,为进攻红军准备为由遮掩。反正部队的所有经费和装备全是刘潇的,蒋介石也没有办法。
  1936年8月,咸阳飞机制造厂生产的新型战斗机出厂。经检验,各项指标全面达到设计要求(性能超越后来的美制p51战斗机),刘潇为该款战斗机命名为z36-1。1936年9月,咸阳飞机制造厂开始量产z36-1战斗机。
  这时的刘潇,除了手中已经有的40架h35-1轰炸机(仿斯图卡)外,又有了新型战斗机。飞行员们在刘潇的命令下,整天玩命的轮流驾机上天飞行,演练刘潇所介绍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双机松散队形和格斗技巧。
  1936年10月,美国来电,在美国的阿玉带大儿子和双胞胎姐弟将于10月20日到达上海。
  刘潇接电报后,没有敢和蒋介石报告,直接和宋美龄通电话说明自己要去上海的事,宋美龄不明就里也就答应了。刘潇随即离开陕西前往上海。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突然飞抵西安同张学良、杨虎城、刘潇商量围剿红军事宜。知道刘潇不在陕西,蒋介石当时就拉下脸。
  刘潇到达上海后美国来电:由于刘士闽突然身体不适,已经住进医院,阿玉回国之事待刘士闽身体好转时再定。
  刘潇利用这一段时间,和大舅分别拜会了杜月笙、黄金荣等上海大佬。晚上,刘潇和汪友成一块,分别秘密会见自己安插在上海的情报收集人员,特别是已经打入日本驻上海派遣军的人员。指示他们继续潜伏,争取进入日本人的决策层。
  11月1日,榆林电告:日军已经制定攻击绥远占领包头的计划,,进攻应于本月15展开。刘潇立刻命令将上述情报转告傅作义。
  11月3日,美国来电,刘士闽已经出院,阿玉及儿女已经出发,将在11月底到达上海。
  12月2日,中午饭刘潇胡乱吃了一点,之后和大舅一家汇合,急急忙忙的驱车去海港码头接阿玉。
  当自己日思夜想的阿玉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不故一切的刘潇抱起阿玉将自己的双唇印在阿玉的嘴上,狂热的亲吻起来。阿玉也为刘潇的热情所拨动,情不自禁的迎合起来。大舅一家在旁边看的口瞪目呆。
  这时,阿玉身旁的一个五岁左右的男孩,双手扯住刘潇的衣服,一边用纸巾的小脚踢着刘潇,一边用英语大声坚决的喊道:“放下我妈咪,放下我妈咪!”
  回过神来的阿玉红着脸说道:“快把我放下,看把儿子急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