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战争机器(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军队强大的作战能力来源于强大的后勤保障,因为后勤保障部队勤务兵部队也是东北军需要加强的。除此之外,张学良还额外秘密建立数支特种部队、狙击部队、侦察兵部队,这几支规模不大的部队将是以后的战争中的一支奇兵。
  军队的装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张学良此时接手的奉军兵工厂基础还是很令人满意的,由于张作霖和杨宇霆的重视,东北此时已经拥有亚洲数一数二的军械生产能力,每天的产量就可以武装一个营。比如火炮,东北的火炮制造工厂甚至能生产240mm口径的大炮,位居亚洲首位。分布在各省大大小小的军工厂也不少,但是以前主要控制权还是在杨宇霆、汤玉麟等人的手中。张学良决定先将东北零散的兵工厂作坊等等分类合并,并在此基础上扩建为东北六所大型主体兵工厂。厂址迁入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腹地山区地区,并且派军队和安全部队进行保护,以防敌对势力破坏或者刺探军械研究机密。在张学良的设想下,五年计划完成后,东北兵工厂将建立完善的军械生产系统,到时候将有分工细致的军装棉被厂、枪械厂、子弹厂、炮弹厂、炸弹厂、炸药厂、坦克建造工厂、装甲车建造工厂、火炮制作工厂、军用汽车(包括卡车、吉普车、摩托车等)制造工厂等等,再往后甚至还要建造飞机制造工厂、雷达工厂、导弹火箭工厂、潜艇工厂、航母工厂、水面舰艇造船厂等等等等。除了雄厚的军工厂生产能力,先进武器装备的研究也是重点,东北的军工厂以后还将拥有先进的飞行器研究所、潜水器研究所、舰艇研究所等等,不过这些就可能要在下个五年计划中了,目前东北只能建立枪械研究所和火炮研究所。
  陆军步兵的单兵装备也是重点,目前东北军步兵的装备比起国内还算可以,能够堪比中央军的部队,但是比起国外军队(主要是日军)差距还是不小的。在张学良的设想下,东北军步兵部队将逐步实现“仿德式”装备,士兵统一佩带仿德国“m-1935”式钢盔(德式钢盔相比其他国家型号钢盔对士兵头部的保护面积能达到最大),铝制水壶饭盒,防毒面具,牛皮短靴配合绑腿,东北军陆军军装颜色统一为深灰色,分为夏冬两季服(冬天加发军大衣防寒),校级以上军官配发礼服。东北军步兵目前使用的是步枪为六五、七九式等等步枪,型号繁杂,口径不一,以后使用步枪陆续统一配发东北兵工厂生产的仿德国98k式的“三〇式”步枪(张学良后期还打算让著名的ak-47突击步枪提前现世装备部队,但是无奈现在东北枪械专家还没有能力研制出来),东北军步枪配置的刺刀为张学良亲自设计的“三棱刺刀”,这种仿制后期解放军56式步枪刺刀的“三棱刺刀”刀刃分为三椎且带有背部锯齿和侧面血槽,刺入人体内后能造成巨大的创伤而且难以止血(反正以后是用来对付小日本的,也就不需要和畜生讲人道了)。排长以上军官配发手枪,冲锋枪暂时从苏联购买的“波波沙”冲锋枪装备部队,以后逐步替换为德式mp-38/40冲锋枪。轻重机枪则分别用捷克式轻机枪、德国mg-34轻机枪以及“马克沁”重机枪实现统一装备部队,因为这三种机枪在历史上是经过战争考验证明都是非常实用和成功的。为了减轻后勤负担,东北军各式枪械口径统一规定为7.92mm口径。
  步兵迫击炮则选用120和80这两种口径的装备部队,以代替以前威力不大的16年式迫击炮,手榴弹统一制造为那种“甜瓜”式而不用德国的那种长柄手榴弹,因为那种手榴弹手柄是木制的,浪费木材资源。
  同时张学良还让东北军工厂按照他的设想将后来解放军最著名的“63式火箭炮”设计出来装备部队,因为这玩意实在是好东西,只需一头驴就能拖动,九个炮管一个齐射杀伤力极大,实在是物美价廉的杀人工具。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官兵和军事人才,张学良决定以原来张作霖建立的“东北讲武学堂”为基础,拨款1000万法币建立一所世界级的军事院校,命名为“中国东北长城军事学院”(张学良打算将其建设为东北的“黄埔军校”和中国的“西点军校”),总校设在沈阳,在东北其他地方设分校,下辖步兵学院、炮兵学院、工兵学院、水兵学院、飞行员学院、装甲兵学院等等。同时还成立士官学校,让东北士兵们在战事训练之余上课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增强政治思想觉悟,灌输“忠于领袖、忠于民族”的爱国思想,这样也减少了士兵因为觉悟低而受蒙蔽产生哗变叛乱事件等等。为了改掉旧军队的种种陋习,张学良还公布了东北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要归公。八项注意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并成立宪兵部队和军警部队,负责维护军队纪律。
  这场涉及东北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军队改编、高层人事调动、教育、科技、交通等等的“东北第一个五年计划”会议连续开了五天,其实大部分都是张学良在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宣布他的计划和设想而已,当然他的这些也不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在制定出最初设想时候他也主动和张作相、梁忠甲、莫德惠、于学忠、王树常、王以哲等等东北的政务、军事人才多次加以修正、补充,才制定出了一本厚厚发展计划书,在大会上,参会者的东北军政高层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异议,都被张学良认真地接纳修改。当张学良豪气万丈地宣读东北军队建设的种种计划蓝图的时候,确实让下面的众东北军官们兴奋不已,建设东北的以后种种美好的设想也让众人憧憬不已。这份发展计划书就在全场参会者的一致同意中通过。
  1928年12月,开始正式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东北犹如一辆发动的火车缓缓走上稳重发展的道路,东北的战争机器也在总设计师张学良的计划下启动。
  身为东北四省最高统治者的张学良的开始体会到焦头烂额是什么滋味了,每日军政两方面的公文堆积如山在他的帅府书房办公室内等待着他的批阅,同意的就要盖章签名,每天盖的章直让张学良盖的恶心,每天把自己名字签个上百遍也让张学良头痛不已。来辽宁请求会见他商讨各项发展事宜的军队将领、政府高官、社会名流、大企业家、国内外有名人士是络绎不绝,每天接待完这些人张学良只觉得自己嘴巴都僵住了,经秘书(谷瑞玉自告奋勇想要担任这一职位,但是被张学良以“在家安心待产”为理由拒绝了,于凤至则参与了东北工农银行的建设并担任副行长之职)的安排后的每日行程几乎每天要塞满12个小时,同时社会活动也不断,1929年1月9日,张学良又出任东北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后改称主席),1月13日,又任开拓长途铁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名誉监理,1月15日又受邀参加大庆油田开掘典礼,月初,又飞去南京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这个月还没有忙完,下个月的邀请函又纷至沓来了,直把忙的头昏眼花的张学良在每晚即使美人在怀也都只有倒头呼呼大睡的念头了。
  转眼间,时光飞梭,已经到了1929年1月20日,东北寒风凌厉,鹅毛大雪满天飞,整个东北都好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絮。再过两天便是中国最重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了。21日夜间,连夜工作的张学良在伸着一个舒服的懒腰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日历,一时间林林种种事情一下子浮现在眼前。自己来这个时空已经大半年了,命运注定自己将成为这个世界上叱咤风云人物中的一员,尽管自己现在位极人臣,但是自己那个时空的家人还一切安好吗?自己“失踪”后父母究竟是怎么面对失去儿子孤独终老的日子呢?想到心酸处,张学良眼眶中不知不觉涌出大滴大滴的泪珠。这一景象让轻轻进来送咖啡的谷瑞玉惊得站在那里不动了,自怨自艾抒情完毕的张学良刚刚擦着眼泪,猛一瞥间谷瑞玉傻傻站在门口盯着自己,倒被吓了一大跳:“你怎么进来的?”想到自己刚才“男儿落泪”的千古奇观十有八九被谷瑞玉看见了,张学良顿时尴尬不已。
  谷瑞玉想不到的是,自己这个意气风发正处在人生巅峰时刻,永远都是刚强无畏的丈夫居然也会在背后偷偷落泪,看来自己对他关心的太少,了解到太少了,顿时心里满是内疚,上去柔声道:“我看你熬夜辛苦,煮了一点热咖啡给你送来,汉卿,你刚才为何流泪呢?”“啊,这个——”张学良连忙趁着扭头时机擦擦眼睛,“哪有呢,我想父亲和母亲了。”这倒是实话,楚飞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张学良也可以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而且张学良的老爹老妈这时候的确都已经不在了,看着谷瑞玉挺着大肚子(已经将近八个月了)张学良连忙上前搀扶。
  “唉,看你每天都这么忙,我真的好心疼。”谷瑞玉一脸关切道。“夫人哪,你也要注意身体呀,你肚子里面可是有我们的儿子呢!”张学良喜洋洋道,“我知道你关心我,你还要当我的私人秘书呢!”“同时也防止你风流的毛病复发,说不定那个秘书长的秀丽又被你看上了!”谷瑞玉一棒子打的张学良眼冒金星,心里叫苦连天:难怪坚持给我配置一个男秘书,原来是这个原因。我都规矩这么长时间了,这么以前的恶名还背在我身上啊!“我看你几乎每晚都要到12点才睡,真的很担心你,怕你把身子累垮。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交给张督办他们去办呀,你这么拼命做什么呢!”谷瑞玉嗔怪道。
  我靠!每晚十二点才睡算什么!以前我上高三那日子,哪天晚上做完堆积如山的资料试卷不到两三点!张学良一边乱想着,一边则一脸郑重道:“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只有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工作,我才能为实现东北兴盛为国家兴盛这一伟大目标无愧于历史赋予我的地位和责任!”说这话时候,张学良的形象显得是那么地高大。
  1929年2月9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这辞旧迎新的一天全世界华人同时欢庆的节日,国内外各地区的人们群众都用地方特有的庆祝方式来在这艰难的岁月里欢乐,各大城市张灯结彩,礼炮满空,鞭炮震天,大大小小的戏院戏台挤满了人。老百姓们计算着一年的收成后来年的计划打算,而官僚们则又要抓紧这个时机已“新春贺喜”的正当口号往返于各衙门官府机构之间进行着一笔笔见不得光的交易。身为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和全国最高总裁的结拜义弟的张学良于是乎又狠狠地收刮了一大笔财物。每晚在大帅府上送走前来拜访的宾客后,张学良都喜滋滋地在房间内清点着收获,一个春节下来,张学良又发了横财,春节喜庆的这几天的收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粗粗算算大概总进账七八百万大洋,看着那一堆堆价值连城的礼物,张学良大发感慨:东北的振兴,要费那么大力气干嘛?只要多过几次春节和自己多被刺杀几次就够了。
  2月初,新年洒满地的烟花声还在断断续续响着,张学良便派梁忠甲为首的一个代表团前往莫斯科,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双方商贸活动已经和苏联相关部们商谈了军事合作和武器出售等等问题。
  梁忠甲等人的到来先是让克里姆林宫大出意料,因为东北政府在张作霖的带领下都苏联一直都是持敌对和怀疑态度的,当初张作霖主持的中国北洋政府还和西方列强一起排挤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北洋政府在国际上也是一直拒绝承认苏联政府的,对苏联主动伸出的友好态度也是不理不睬,甚至还驱逐苏联特派官员,最后还是在北京广大爱国民众的压力下才与1923年不得不承认并与之建交,但是此后的五年间,双方关系一向矛盾迭起,张作霖还屡屡挑起事端,强行关闭苏联在东北的政府机构和商贸企业,配合国民党抓捕中共党员,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状态,这些都是因为张作霖等人一向把“共产党”视为洪水猛兽,极端害怕中国也被赤化。现在张作霖意外身亡,其子张学良即位,苏联政府很难想象深受张作霖“反共”思想熏陶的张学良的态度会一百八十度转变反而对苏联友好。
  但是事实是,张学良执掌东北军政后,频频对苏联政府释放和平气球做试探,驻扎在黑龙江畔的数个精锐步兵师也南调(其实张学良把部队南调的原因是他知道日本人会先对东北下手,而不是苏联。先干掉小日本然后才轮到老毛子呢,张学良想),还废除了不少张作霖以前制定的针对苏联的敌对政策,到现在为止,克里姆林宫也没有接到在东北的苏联政府机构和商贸企业单位被迫害打压的报告,东北政府对他们的敌意也大大减少了,这些苏联政府都或多或少感觉到了。
  “莫洛托夫同志,你怎么看待明天东北使团的来意?”斯大林身着元帅服,嘴上叼着烟斗,高大的身躯矗立在他办公室的窗口,一边出神地望着外面夜空下的莫斯科的雪景一边问道。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回答道:“我认为他们来到莫斯科市传达和平之意以及希望能和我们在多方面上进行合作贸易。”
  “和平?”斯大林拧了一下厚重的眉毛。
  “是的!斯大林同志!”莫洛托夫自信满满道,“现在东北的真正统治者是张学良,他虽然是张作霖的儿子,但是他在很多思想上和他的父亲格格不入。比如当年他的父亲成立北京政府对抗南京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而当张学良上台后,他就立刻投顺了南京政府,这说明他对内战没有兴趣。张作霖是一个顽固的反共分子,而张学良似乎并不是,他执掌东北后,对东北的苏联工作人员十分友善,驻扎黑龙江畔警备苏联的军队也南调走,还废除了很多张作霖制定的反共政策,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张学良虽然不是一个共产主义的拥护者,但是起码他并不是个反共分子,所以他对苏联政府的态度因为应该是友善而不是敌对仇视。”
  斯大林没有作声,但是烟斗中的烟丝在一暗一亮。
  莫洛托夫继续侃侃道:“张学良虽然年纪轻轻,也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从张作霖死后他迅速接管权利并且处死反对者的行为看,他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而且可以看出他仇视日本人,仇视关东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为了摆脱日本对东北的控制,他必须要发展,那么他就需要一个经济和军事上的合作伙伴,而我们苏联是最理想的。所以我断定他们明天的到来是为了合作。”
  斯大林沉默半晌道:“莫洛托夫同志,你分析的很有道理。我就委任你作为苏联政府接待代表,全权负责和东北使团的谈判合作问题。”
  “是!斯大林同志!”
  “莫洛托夫先生,您好呀!”“哦,梁将军,欢迎欢迎!新年快乐!恭喜发财!”2月8日上午11时,莫斯科政府大楼门口,梁忠甲等人受到莫洛托夫为首的苏联欢迎代表的迎接,两方人脸上都堆满诚挚的笑容,莫洛托夫竟然还用中国的“拱手”祝贺手势和半生不熟的汉语“新年快乐、恭喜发财”来和东北代表们打招呼,显然事先经过临时抱佛脚的练习。
  双方通过翻译互相边走边谈笑着,宛如久别的好友般一起步入市政府接待大厅,苏方人员热情地招待梁忠甲等人入席,一瓶瓶高纯度的正宗伏加特和一份份精美的苏联面包黄油被漂亮的俄罗斯招待员小姐流水般端上来。
  “梁将军,你们不远万里来到莫斯科作客,一路辛苦了!在这里我先代表苏联人民和斯大林同志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莫洛托夫热情地举杯道。
  梁忠甲一行确实是一路辛苦,从齐齐哈尔火车站乘火车,通过广袤的西伯利亚荒原,才进入东欧驶入莫斯科,整整四天五夜全在颠簸的火车上度过,吃喝拉撒睡也都在火车上解决,确实令人痛苦。
  “感谢莫洛托夫先生和斯大林同志的招待,为了中苏两国友谊,干杯!”梁忠甲也很有礼貌地起身举杯,众东北代表们也纷纷和梁忠甲一样一饮而尽。作为东北男人,且大多是戍守边疆的军人,这点酒量还是有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