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节(3 / 4)
就是雪珍平时会回家帮忙干些农活,皮肤晒黑了,不然,看起来会更漂亮些。想到这里,曾文芳也严肃地对两人道:“如今我们还年轻,皮肤的新陈代谢好,晒黑了很快就能变白了。可是,等我们年纪渐大,皮肤可就不容易保养了。
以后,我们还是要注意一些,雪珍出门干农活,要先涂上防晒霜,再带上斗笠。如果能在斗笠四周缝上一层花布,那就更好了。”
杨雪珍吐了吐舌头:“这么麻烦啊?”
曾文芳严肃地道:“不要怕麻烦,如今不怕麻烦,以后麻烦才不会来找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见识广了、思想也开放了。不是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吗?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情,我们要保证自己不会做那个让人厌的‘旧’,就需要麻烦一些。”
刘小玲想起大姨家的事,轻叹一声,道:“文芳这样说,我觉得有道理。我大姨家的大女儿,长得也不差。当年嫁人的时候,谁不羡慕嫉妒那位表姐夫啊?
可是,前些年,那位表姐夫在外面赚了钱,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又嫌我表姐生了两个女儿。去年就提出要跟我表姐离婚,还说表姐是黄脸婆。我表姐可伤心了,死命拖着不肯离婚。
可是,我妈上次说,那位表姐夫一年都没有回过家,也没有给家里寄过钱。还是我小姨在帮衬我表姐,我也让我妈给了她不少钱。唉,我表姐不知道有多可怜。你们说,我们以后会不会也被丈夫嫌弃啊?”
曾文芳没有安慰她,反而添油加醋:“那可说不定,兴趣会发生变化的,如今他们爱着我们,往后可不一定仍旧爱我们。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生活就是如此,谁能保证往后几十年,人家就遇不到别的让他动心的女子呢。”
刘小玲一惊:“那不是很可怕?”
曾文芳点头:“是啊,很可怕。但是,如果我们有了准备,就不会害怕。”
刘小玲与杨雪珍异口同声:“怎么准备?”
曾文芳两手一摊,坦然地道:“当男人还爱着我们的时候,我们女为知已者容,尽量展示我们最漂亮的一面。在学识、才能方面,我们要以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让我们的知识常新,让我们的思想跟得上时代潮流。男人不是喜新厌旧吗?那我们就用思想与学识方面的‘常新’来吸引他们。”
“哇,你的想法好新哦!”
“这样啊?”
刘小玲与杨雪珍双眼发亮,眼里尽是欣喜而崇拜。
“那当然,我们是新时代的女性,难道还与古代女子那样无才便是德?”
杨雪珍连连点头:“嗯嗯,我觉得文芳说得很有道理,古人言朝堂之高需‘居安思危’,其实,生活中,处处都需‘居安思危’。”
刘小玲沉吟半晌,道:“我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青山医院有个护士,那个时候,她也只有三十多一点吧。长得还挺漂亮的,可是,她老公调到市里工作之后,就有了小三,抛弃了她。那个时候,街镇很多人都议论这件事,说那位男的是陈世美呢。”
曾文芳点头:“我记得那件事,还记得那位护士叫杨静。她的儿子也上初中了吧?唉,世事无常,听说,当年她丈夫也把她捧在手心里呢。可是,有了新人,还是毫不留情地把旧爱抛弃了。”
杨雪珍问:“那如果我们的‘常新’也唤不回男人的心呢?”
曾文芳撇撇嘴,道:“那就壮士断腕呗!这个年代,离婚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特别像我们这些有职业,不用‘看男人手上脚落’(意思是不用依靠男人,能自力更生)的。哭哭啼啼地挽留,没了自尊,男人会更看不起。潇洒地离开,才不至于枉费我们出生在这个男女平等的新时代。”
杨雪珍恍然:“古人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觉得今天听文芳说了这么多,比起我们在社会上再生活十年所感悟的还要多。”
曾文芳在心里苦笑,唉,与她们相比,她何止多经历了十年?她比起她们足足多活了四十七年。还经历了丧母、失弟、被离婚等等悲剧,如今所说的这些,何尝不是她重活一世之后感悟出来的精华?
刘小玲感慨:“是啊,每次有了烦恼,我都会找文芳聊。我觉得她就像,《知音》里面的‘知心大姐姐’。可是,明明我还比她大一岁,为什么我总有一种她比我们大的感觉呢?”
“那是因为她一直独当一面,支撑起整个家庭。我们嘛,大事小事都要跟家里人商议,他们同意了,我们才敢小心翼翼地走几步。所以呀,说文芳是我们的‘知心大姐姐’也没错。”
“唉,你说以后文芳去了京都,那我们怎么办?”
曾文芳笑道:“可以打电话啊,以后,有了网络,我们还可以用qq聊天、用微信聊天或视频。就是我远在国外,也能看到彼此。”
“真的可以吗?”
“嗯,如今在一些大城市,人们已经可以用网络聊天,很快qq一些聊天工具就会普及了。不过,要流行到我们这些偏僻山区,还得有一段时间。”
杨雪珍道:“我在乡镇,可能会更难跟潮流。不过,我可以写信,以后,我就跟读师范时那样,至少每个月给你写一封信。” ↑返回顶部↑
以后,我们还是要注意一些,雪珍出门干农活,要先涂上防晒霜,再带上斗笠。如果能在斗笠四周缝上一层花布,那就更好了。”
杨雪珍吐了吐舌头:“这么麻烦啊?”
曾文芳严肃地道:“不要怕麻烦,如今不怕麻烦,以后麻烦才不会来找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见识广了、思想也开放了。不是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吗?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情,我们要保证自己不会做那个让人厌的‘旧’,就需要麻烦一些。”
刘小玲想起大姨家的事,轻叹一声,道:“文芳这样说,我觉得有道理。我大姨家的大女儿,长得也不差。当年嫁人的时候,谁不羡慕嫉妒那位表姐夫啊?
可是,前些年,那位表姐夫在外面赚了钱,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又嫌我表姐生了两个女儿。去年就提出要跟我表姐离婚,还说表姐是黄脸婆。我表姐可伤心了,死命拖着不肯离婚。
可是,我妈上次说,那位表姐夫一年都没有回过家,也没有给家里寄过钱。还是我小姨在帮衬我表姐,我也让我妈给了她不少钱。唉,我表姐不知道有多可怜。你们说,我们以后会不会也被丈夫嫌弃啊?”
曾文芳没有安慰她,反而添油加醋:“那可说不定,兴趣会发生变化的,如今他们爱着我们,往后可不一定仍旧爱我们。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生活就是如此,谁能保证往后几十年,人家就遇不到别的让他动心的女子呢。”
刘小玲一惊:“那不是很可怕?”
曾文芳点头:“是啊,很可怕。但是,如果我们有了准备,就不会害怕。”
刘小玲与杨雪珍异口同声:“怎么准备?”
曾文芳两手一摊,坦然地道:“当男人还爱着我们的时候,我们女为知已者容,尽量展示我们最漂亮的一面。在学识、才能方面,我们要以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让我们的知识常新,让我们的思想跟得上时代潮流。男人不是喜新厌旧吗?那我们就用思想与学识方面的‘常新’来吸引他们。”
“哇,你的想法好新哦!”
“这样啊?”
刘小玲与杨雪珍双眼发亮,眼里尽是欣喜而崇拜。
“那当然,我们是新时代的女性,难道还与古代女子那样无才便是德?”
杨雪珍连连点头:“嗯嗯,我觉得文芳说得很有道理,古人言朝堂之高需‘居安思危’,其实,生活中,处处都需‘居安思危’。”
刘小玲沉吟半晌,道:“我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青山医院有个护士,那个时候,她也只有三十多一点吧。长得还挺漂亮的,可是,她老公调到市里工作之后,就有了小三,抛弃了她。那个时候,街镇很多人都议论这件事,说那位男的是陈世美呢。”
曾文芳点头:“我记得那件事,还记得那位护士叫杨静。她的儿子也上初中了吧?唉,世事无常,听说,当年她丈夫也把她捧在手心里呢。可是,有了新人,还是毫不留情地把旧爱抛弃了。”
杨雪珍问:“那如果我们的‘常新’也唤不回男人的心呢?”
曾文芳撇撇嘴,道:“那就壮士断腕呗!这个年代,离婚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特别像我们这些有职业,不用‘看男人手上脚落’(意思是不用依靠男人,能自力更生)的。哭哭啼啼地挽留,没了自尊,男人会更看不起。潇洒地离开,才不至于枉费我们出生在这个男女平等的新时代。”
杨雪珍恍然:“古人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觉得今天听文芳说了这么多,比起我们在社会上再生活十年所感悟的还要多。”
曾文芳在心里苦笑,唉,与她们相比,她何止多经历了十年?她比起她们足足多活了四十七年。还经历了丧母、失弟、被离婚等等悲剧,如今所说的这些,何尝不是她重活一世之后感悟出来的精华?
刘小玲感慨:“是啊,每次有了烦恼,我都会找文芳聊。我觉得她就像,《知音》里面的‘知心大姐姐’。可是,明明我还比她大一岁,为什么我总有一种她比我们大的感觉呢?”
“那是因为她一直独当一面,支撑起整个家庭。我们嘛,大事小事都要跟家里人商议,他们同意了,我们才敢小心翼翼地走几步。所以呀,说文芳是我们的‘知心大姐姐’也没错。”
“唉,你说以后文芳去了京都,那我们怎么办?”
曾文芳笑道:“可以打电话啊,以后,有了网络,我们还可以用qq聊天、用微信聊天或视频。就是我远在国外,也能看到彼此。”
“真的可以吗?”
“嗯,如今在一些大城市,人们已经可以用网络聊天,很快qq一些聊天工具就会普及了。不过,要流行到我们这些偏僻山区,还得有一段时间。”
杨雪珍道:“我在乡镇,可能会更难跟潮流。不过,我可以写信,以后,我就跟读师范时那样,至少每个月给你写一封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