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唐冬阳想,怪不得她会提出这样的补充建议,应该是听到了工人的心声吧。
  高林疑惑,看这姑娘的气度,怎么也不像是从农村出来的呀!
  曾文芳想起寨下村,想起寨下村与她年纪相近的伙伴,心里感慨:“小时候,我有几个小伙伴,大都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出来打工了。
  她们在这近十年里,辛苦工作,帮着父母建起了新房。可是,房子建得再漂亮有什么用?她们还得嫁人,如果嫁到一穷二白的人家,又得从头开始。
  生活,从来就不是你们所想的那样,我只是想让这些人在漫长又辛苦的劳动生涯里,能拥有一点点的温暖罢了。”
  唐冬阳低头沉思,就连一直嘻皮笑脸的高林情绪也有些低落。文芳说的这些,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他们确实很难想象。
  沉默了好一会,唐冬阳才抬起头,像一个不耻下问的学生,问得很真诚:“那你觉得这个生活区设置在哪里好,又要怎么建呢?”
  曾文芳昨天拿到设计图的时候就有了想法,但这些想法不是很成熟。再说,市领导只想投资商来建厂,对于这些公共设施都不太在意。即使文芳提出来,他们也会以财政没钱来堵她的口。
  “我说的这些,领导不一定会同意,主要是市里太穷了。建道路、建办公大楼,这已经是一大笔开支了。”
  “没事,说不定有办法解决呢?”
  “其实,这也只是暂时困难而已。这个生活区,会有很多店铺,到时候政府可以收租金,资金会很快回笼。”
  “哦?工业园里还有店铺?”
  “是啊,所谓的生活区肯定要包括超市、小食店、餐厅、理发店、宵夜店之类的。”
  “哦,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多建一个广场,可以供工人散步、聊天,里面要有图书馆,可以丰富工人的文化生活。然后要有一条商业街,可以出租给那些做小生意的人。”
  “是啊,就是这样。如果,我们把工业园建得人性化一些,让工人有家的感觉。我觉得,就是收入低一些,大家也愿意来我们这里上班。”
  “想法不错!”唐冬阳记得塘口工业园里面没有这些设置,但工业园外面有一条街,那里人挤人,有很多摆地摊的。他开车从那里经过,感觉又脏又乱。
  如果园区里面好好规划,说不定还可以杜绝这样的情况。至于做这些公共设施的投资,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几人聊了一会,曾文芳还要去上班,临走之时,高林递给她一张名片,里面有两个电话,还有一个地址,让她有时间去他们的临时办公室坐坐。
  曾文芳应下了,她不准备把自己对工业园的设想跟张市说。这段时间,张市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她提出这些,不是给张市添乱吗?
  年前,市政府几套班子又召开了几次会议,让曾文芳惊讶的是,工业园区竟然真的规划出了一个生活区。这个方案跟她上次与唐冬阳他们所说的基本相符。最让她高兴的还是,这个方案得到了所有班子成员的肯定。
  新的设计图纸拿在手里,曾文芳认真看了一遍,不由多了一层疑惑。生活区的事情,她就只对唐冬阳与高林说过,而这套方案添加的元素,竟然就是她对他们说的设想。
  这只是巧合吗?还是唐冬阳与高林跟市领导提了她的设想呢?又或是他们认识那个叫“飞扬”的设计师,由飞扬跟领导提了这个设想?
  后来,曾文芳才从张市那里知道,市里决定商业街由高扬建筑出资筹建,前30年的店租由高扬建筑收。30年后,店租由政府与高扬建筑六四分成。街道两边的房子只建两层,店铺建成之后,第一、二年不收店租。
  曾文芳想,这主意对市政府而言,还真不错。不用花市里一分钱,就能建成商业街,有了这条商业街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怪不得没有一个市领导反对这套方案。
  高扬建筑也不吃亏,30年的店租,以后还能长久收下去,要知道,过几年,这里的店租肯定不便宜。
  那广场与图书馆的资金从何而来呢?
  张市告诉她:“广场与图书馆的费用由来投资建厂的企业老板捐赠。有人带头做这事,应该不难办。”
  有人带头?谁带头?还是唐冬阳与高林吧?曾文芳不由对这两位贵公子高看了几眼。从小不愁吃穿用度,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富家公子,竟然能听得进她的话,学着体谅工人的辛苦,这两位贵公子还真是不错。
  阳春三月,东湖迎来了工业园的奠基仪式与大型招商会。
  这段时间,曾文芳忙得脚不沾地,有时,就连周末都要加班。幸亏生意上的事情不用她操心,由曾文峰出面,为“芳华家具厂”拿下一块三万多平方的地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