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应该有,但我没有看过款式,所以很想去看看。”
  “那放学后我们一起去看看?”
  陈秀霞提议道,曾文芳正有此意,但如果放学就去,那中午去哪里吃饭呢?
  陈秀霞道:“我们这里去集市不远,走最近的那条路去,看了就回家吃饭,肯定来得及。”
  “嗯嗯,好。”曾文芳实在是想看看情况,就答应下来,这才静下心来看书。
  学校十一点四十分放学,去街镇也就半个时辰的样子。夏天的时候,还有些男孩子直接从青源江渡河过去。听说,个子高的同学才可以去,如果个子矮,那就对不起了,那水齐腰深呢。
  不过,学校严禁学生渡河,就是内宿生洗衣服的地方也是被一根绳子圈围起来的。夏天,外宿的学生可以去河里游泳,内宿的同学没有老师组织,不能到河里游泳。
  曾文芳觉得这些规定挺合理,反而在21世纪时,学校再三强调,老师不能组织学生野吹、春游,担心出事,害怕承担责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虽不如医患关系那般紧张,但终归没有这个时代这么单纯美好。
  放学后,曾文芳与陈秀霞跟在陈文干几人的背后,往街上去。这条路有石阶,石头铺得并不平整,且被踩得溜滑。如果下雨,要很小心。曾文芳走在这路上,心里有些堵。
  这条路,上一世,曾文芳数不清自己走过多少遍。重生后,却是第一次走。一样的路,不一样的心情。记得那时候,大都在晚上,曾文芳牵着罗玉莹柔滑的小手,一路说说笑笑,天真灿漫。以为自己拥有了世界上最美好的友情,可惜……
  “文芳,你爸妈他们卖的衣服真的是在荔园市那边拿的货吗?”陈秀霞兴奋地问。
  曾文芳回过神来,随口道:“嗯,是真的,荔园市有一个平山服装批发市场,那里的衣服比兴文市那边的质量好得多,款式也比较时尚。”
  陈秀霞高兴地道:“就是,我可讨厌兴文解货了。质量太差,但我们镇里的人大多去那里进货。”
  曾文芳却笑道:“其实吧,也不能嫌那里的货质量差。服装分成几个档次,人们的消费也分高中低档。我们这里穷,也只消费得起低端一些的衣服,贵的大家也买不起。”
  “也对,不过,等我们日子过红火了,我们就可以穿高档衣服了。”
  曾文芳很喜欢这个充满希望的话题,有希望才有念想,话自然也多了:“嗯,这些年政策好,外出打工、创业做老板的人越来越多。这会带动我们青山镇发展,你去过石阶村吗?那可是一个很大、保持得很完整的古村落,说不定以后我们这里还会成为旅游景点呢,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会越过越好。”
  陈秀霞惊喜地道:“真的吗?我外婆家就在石阶村呢。如果那里成了旅游景点,我们去看是不是也可以收费啊?”
  曾文芳点点头:“呵呵,镇上的人去看应该不用收费。反而会有些得益,旅游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到时候,我们这里的人可以去摆摊卖农产品,大城市的游客最喜欢这些纯天然的产品了。”
  曾文芳与陈秀霞的对话,一句不差地落入陈文干三人的耳朵里。三人互相对视了一会,没说话,只继续默默听着。走了约半个时辰,大家就到了街镇。
  大概是肚子饿了,离家门还有十多步时,陈猛加快脚步,没一会儿就进门了。汪志坚也进了大门,陈文干却止了步,道:“表哥,我想去买点东西,很快就回来,你跟外婆说一声。”
  汪志坚回过头来想说点什么,却见陈文干已在十步开外。
  今天是圩日,集市上的人特别多。年前的集市比平时要热闹得多。以往服装市场只摆了几个档口,如今,却摆得满满当当。只余下一两个缺口。
  曾文芳不由感慨:“真热闹,以前我也在圩日逛过街,好像没有这般热闹呀。”
  “现在还好一些,年前那几个圩日,更热闹。人挤人,去年,我与一个朋友年廿六上街,结果才到街头就与朋友走散了,直到回家,也没有找到彼此。”
  “哦,还有这样的事?”
  “是啊,你那几天都不上街吗?”陈秀霞有些奇怪地看了一眼曾文芳。
  “我去年没有上街,那时家里穷,没钱买新衣服。”曾文芳想起上一世14岁过得那个年,神情有些黯然。
  八十年代,小孩子最喜欢过年,过年可以吃肉,可以不用干活,可以穿新衣服,还有压岁钱。而对爱美的小姑娘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年前来市集买新衣服了。
  父母口袋里装了一年来辛苦积攒的钱,领着兴高采烈的孩子去逛街。新上衣、新裤子、新鞋子、新袜子,全头到脚,全是新的。大人掏钱的时候虽然会心疼,但看着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也觉得欣慰。
  后来,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不是过年,一样吃肉、穿新衣,小孩子只管上学,可以不用干田里的活。那时,人们反而感慨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