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是……若是真的是于廷尉,对方何必这样帮他?猛然间想到了一个可能,赵义有些发抖。
  见赵义脸上毫无喜色,丞相长史心生不悦,随即又想到,此人能够如此控制情绪,没瞧出竟是个深有城府之人,身后又有贵人相助,以后飞黄腾达也不是不可能。
  “少君若有机会,当向贵人和魏相当面道谢才是。”,丞相长史摆出一副推心置腹的表情来。
  “臣谢谢长史指点。”,赵义施了一礼,退了出来,搽了搽汗。
  正所谓,父子同心,与此同时,他那如同谪仙的长子也在搽汗。
  赵兴回到了太学,舅舅帮他挡住了严祭酒的非难,但俗话说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严祭酒虽然不会再明着堵赵兴的道,但背地里做些小动作还是可以的,赵兴还没有通过策试,若是严祭酒拉的下来面子,在策试或者策试的结果上动些手脚,赵兴又能如何?
  严祭酒也知道这样做有些小气,但他实在是忍不住就要迁怒于赵兴。
  大宛国的贵客改为明年春天再动身,严祭酒为了哥哥匆忙卖掉马匹和宝剑,卖的价格有些贱,等到了岁末,丝绸刺绣等物的价格开始下跌,茶叶到了来年就是陈茶,就算不懂庶务的严祭酒也知道这次吃了大亏。
  虽然严祭酒自认为自己是个君子,但君子也有气,总的出出来才行。
  大宛国来太学就学的贵族子弟,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做古力,拒绝了严祭酒亲自传授《公羊春秋》的好意,坚持要读《尚书》。
  古力认为《尚书》为最早的中原史书,从尧舜开始讲起,学习《尚书》有助于他从中汲取皇朝文化。
  接着古力认为应当与太学的学子们一同研习,方能更深的交流,他要求与同门住在一处。
  武帝时期,不少匈奴王族带着匈奴人来投,武帝均封了候,长安城中能够看到不少匈奴人。
  休屠王的太子金日禅曾经给武帝养过马,武帝十分宠信他,赐姓金,死前还将昭帝托付于他。
  虽然有此先例,但汉人还是不愿意与胡人杂居。
  大宛国的这位皇室子弟,身份高贵,目无下尘,谈吐间并不谦逊,身边的侍从也是趾高气扬。
  同门们都婉转的表达了不愿意与之同居一室的意愿。
  于是,在家持疾的赵兴便被严祭酒指定与古力同居,严祭酒还想着古力也许会拒绝,因为对方要求与同门共住的缘由便是想在这段时间内,加强与学子们交流,赵兴持疾不知何时归来。
  没料到,古力欣然同意,当日就搬进了赵兴的屋内。
  赵兴推开门,便见到一个白肤蓝眼金发的束着墨玉冠的男子,坐在屋内正中的菀席上,肌肤白得就像天上的白云,眼珠象蓝天般悠远,金发有着丝绸般的光泽,身上的玄色宽袍并无任何绣饰,但整个人却非常矜贵。
  “你怎么来了?”,赵兴的汗便流了下来。
  ☆、第77章 断袖
  下了衙门,赵义便急匆匆地回到正屋,出乎意料,林氏和娇娥都不在家中。
  赵成赶过来禀报,林氏带着娇娥去拜访于夫人了,赵义这才想起,今晨林氏提起过这件事。
  “下去吧。”,赵义挥了挥袖子,也不叫赵成伺候,自个将常服换了。他躺在床上,双手交叉放在脑后,盯着青色的帐幔,深吸了口林氏留下的淡淡荷花香。
  “若是娇娇知道我翻了她的东西……”,赵义有些犹豫。
  以前翻出林氏的绫罗绸缎送给丁姬,让林氏深恨,总是时不时的提起来这件事念几句。拿人手短,每次林氏念叨的时候,赵义都深恨自己当时为何要和林氏置气,留下个话柄,成了一生的短处。
  “我又不拿,娇娇不会发现的。”,赵义眼前闪过丞相长史那略带谄媚的面容,找了个借口,趁着林氏母女二人不在,翻箱倒柜了一番,最终还是没有找见他想看的东西。
  赵义颓然坐下,搽了搽身上的汗,总是在榻上养病,都养虚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