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 4)
“父亲以前又没有给过家用,这算是他整个交过来陪阿母的嫁妆钱。”,娇娥撇了撇嘴,阿母总是这般,处处要光明磊落,又要面子。
“阿母,我查过父亲在赵成那里登记的帐,十分简单,只有进出二项,连开支原因都没有。我们不花,按着这样管帐法,迟早也被别人花了去。留在您手里,还能为家中赚些钱。哥哥选官出来,娶了嫂嫂,若是要分出去住,只怕还得再买个宅子。”,娇娥继续撺掇着阿母,她就不相信,搬出哥哥娶媳妇这样的大事,阿母能不动心。
骄傲的林氏,以前连赵义的秩俸都拉不下脸来要,硬撑着用嫁妆养着一大家子。眼下突然听到女儿这般说法,心里有些转不过弯来。
看着面色变化的林氏,娇娥想若是洛嬷嬷在此就好了,一定会用更好的方式来说服阿母的。
“阿母,这钱反正一时半会也无用,您先握在手上吧,眼下打算太多也为时过早。”,娇娥放松了语气,林氏的脸色也变的自在起来。
再过几日,洛嬷嬷就来了,这钱还得按她说的花用。
娇娥的眼睛闪了闪,笑的像只得逞了的小狐狸。
看看已经过了午时,娇娥又催着阿母,一起去林氏绣纺找舅舅。
这是娇娥两世为人第一次见到舅舅家的绣纺,没有想到,林氏绣纺原来就在东三市里。
马车驰过横街大道,进了熙熙攘攘的东市,穿过长长的通道,方来到了最里面的东三市。
东市里都是来自各地的商贾,一年来往做一两趟买卖。
东一市主要买卖的是各地的土产,有蔬菜;枣、橘及山野杂果;鱼,牛肉、羊肉、猪肉;谷物等。
东二市买卖的是绸缎绫罗;牛、羊、猪皮及狐皮、貂皮和羔羊皮裘;玉石、丹砂等物;偶尔还能见到一堆堆的木材和竹竿。
东三市则是帛、絮、细麻布和毛织品;旁边是绣纺、成衣、漆器、铜器、铁器、木器和旃席。
一些酒垆,熟食店、买调料和酒饮的小店、干杂货的铺面则见缝插针地在三市随处可见。
马车驰进一条支道,两边都开着是绣纺和成衣铺子。
林氏依着记忆寻找“林氏绣纺”的招牌,却怎么也找不到。
眼看即将将这条街走到底了,还是没有找见自家铺子,林氏有些焦虑。街尾又围了一堆人,堵得水泄不通,马车驰不过去,林氏便命停在路边,让阿里下去寻找大哥。
阿里转了一刻的功夫,方回来禀报,各家店里的小僮奴都说“林氏绣纺”已经搬到了街尾,今日“林氏绣纺”在和“云家绣纺”打擂台。
堵在街尾的那帮人便是在围着看热闹。
☆、第17章 打擂台
林氏听了心中有些发堵,林氏绣纺原先在街面上最好的位置,怎么搬到了街尾。
好几年没有来铺子里看过,只是每年拿着大哥按时给的份子钱。这些年,大哥究竟都在肩上扛了些什么?
昨日娇娥说的话,林氏并不相信,好好的绣纺怎么会因为错进了一次纱匹,便严重的要到外地找老友帮忙。
今日,她开始有些担心。
林氏和娇娥随着阿里下了车,命车夫在街旁守候,朝人群中走去。
街尾摆了两张绣架,绣女们正在紧张的刺绣。
挤在围观的人群中,听着人们议论纷纷,林氏和娇娥大致明白了情况。左边绣架上刺绣的是林家绣纺的绣娘,右边是云家绣纺。两家绣纺一向井水不犯河水,不知为何,今日为了一宗大买卖,竟然争了起来。
娇娥见林家绣娘绣的是母亲近来画的绣样,但没有母亲的那份针法,绣出来的蝴蝶少了份灵气。
而云家绣娘绣的是后来流行的乱针法,的确是个高手,能将蝴蝶翅膀下的阴影绣的逼真,烘托得那蝴蝶像是要飞了出去。 ↑返回顶部↑
“阿母,我查过父亲在赵成那里登记的帐,十分简单,只有进出二项,连开支原因都没有。我们不花,按着这样管帐法,迟早也被别人花了去。留在您手里,还能为家中赚些钱。哥哥选官出来,娶了嫂嫂,若是要分出去住,只怕还得再买个宅子。”,娇娥继续撺掇着阿母,她就不相信,搬出哥哥娶媳妇这样的大事,阿母能不动心。
骄傲的林氏,以前连赵义的秩俸都拉不下脸来要,硬撑着用嫁妆养着一大家子。眼下突然听到女儿这般说法,心里有些转不过弯来。
看着面色变化的林氏,娇娥想若是洛嬷嬷在此就好了,一定会用更好的方式来说服阿母的。
“阿母,这钱反正一时半会也无用,您先握在手上吧,眼下打算太多也为时过早。”,娇娥放松了语气,林氏的脸色也变的自在起来。
再过几日,洛嬷嬷就来了,这钱还得按她说的花用。
娇娥的眼睛闪了闪,笑的像只得逞了的小狐狸。
看看已经过了午时,娇娥又催着阿母,一起去林氏绣纺找舅舅。
这是娇娥两世为人第一次见到舅舅家的绣纺,没有想到,林氏绣纺原来就在东三市里。
马车驰过横街大道,进了熙熙攘攘的东市,穿过长长的通道,方来到了最里面的东三市。
东市里都是来自各地的商贾,一年来往做一两趟买卖。
东一市主要买卖的是各地的土产,有蔬菜;枣、橘及山野杂果;鱼,牛肉、羊肉、猪肉;谷物等。
东二市买卖的是绸缎绫罗;牛、羊、猪皮及狐皮、貂皮和羔羊皮裘;玉石、丹砂等物;偶尔还能见到一堆堆的木材和竹竿。
东三市则是帛、絮、细麻布和毛织品;旁边是绣纺、成衣、漆器、铜器、铁器、木器和旃席。
一些酒垆,熟食店、买调料和酒饮的小店、干杂货的铺面则见缝插针地在三市随处可见。
马车驰进一条支道,两边都开着是绣纺和成衣铺子。
林氏依着记忆寻找“林氏绣纺”的招牌,却怎么也找不到。
眼看即将将这条街走到底了,还是没有找见自家铺子,林氏有些焦虑。街尾又围了一堆人,堵得水泄不通,马车驰不过去,林氏便命停在路边,让阿里下去寻找大哥。
阿里转了一刻的功夫,方回来禀报,各家店里的小僮奴都说“林氏绣纺”已经搬到了街尾,今日“林氏绣纺”在和“云家绣纺”打擂台。
堵在街尾的那帮人便是在围着看热闹。
☆、第17章 打擂台
林氏听了心中有些发堵,林氏绣纺原先在街面上最好的位置,怎么搬到了街尾。
好几年没有来铺子里看过,只是每年拿着大哥按时给的份子钱。这些年,大哥究竟都在肩上扛了些什么?
昨日娇娥说的话,林氏并不相信,好好的绣纺怎么会因为错进了一次纱匹,便严重的要到外地找老友帮忙。
今日,她开始有些担心。
林氏和娇娥随着阿里下了车,命车夫在街旁守候,朝人群中走去。
街尾摆了两张绣架,绣女们正在紧张的刺绣。
挤在围观的人群中,听着人们议论纷纷,林氏和娇娥大致明白了情况。左边绣架上刺绣的是林家绣纺的绣娘,右边是云家绣纺。两家绣纺一向井水不犯河水,不知为何,今日为了一宗大买卖,竟然争了起来。
娇娥见林家绣娘绣的是母亲近来画的绣样,但没有母亲的那份针法,绣出来的蝴蝶少了份灵气。
而云家绣娘绣的是后来流行的乱针法,的确是个高手,能将蝴蝶翅膀下的阴影绣的逼真,烘托得那蝴蝶像是要飞了出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