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西羌国(1 / 2)
眼见着羌王迷当被马超刺死,饶是羌王最忠诚的部下,也再也没有奋战之心了。
一时间,众羌胡兵马尽皆慑于马超威势,纷纷丢兵下马,跪地乞降。
而被羌王迷当联合而来的各部羌胡首领,也纷纷臣服于地,对着马超三叩九拜,忏悔者自己的一时糊涂,希望马超能够原谅他们的不尊。
对于这些苟且势利的羌胡首领,马超真的很想将他们全部推下去斩了,如此也一了百了、眼前清净。
可是,马超得到过丁靖的嘱令,对于这些改过自新的羌胡首领,不应当全部斩尽杀绝,应该对他们表现出宽容的一面。
如此,西凉各部势力才会心服口服,西凉才能够长治久安。
所以,面对这些纳首投降的羌胡首领,马超也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给处决了,而是将他们全部交给善于和羌胡打交道的张绣处理。
随着张绣的出面处置,这些羌胡首领在受到一些小小的惩戒之后,便如同其他顺服的势力一样,受到了丁靖的统治和保护。
一时间,整个西凉土地之上,无论是汉人还是羌胡,全部都处于统一的安定平和之中,再没有一丝动荡和乱战。
面对如此祥和的西凉,饶是马超这个西凉本土人,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马超心中十分清楚,想要让西凉平定安稳下来,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可以说,西凉已经混乱了接近百年,在这么长久的时间里,西凉就没有一天的安生日子。
所以,想要让西凉平稳安定起来,只凭借雷霆万钧的强悍武力,却是一件万万不够的事情。
而丁靖之所以能够让西凉在一年之内就被平定,除了他丁靖的大军浩浩席卷之外,最重要的是丁靖在西凉执行的各项政策。
凉州的情况其实和幽州有些类似,但是却又和幽州大有不同。
幽州草原极为辽阔,对于那些草原胡族,既不能太过于严苛,也不能太过于放松。
因此,在给予幽州的胡族各项政策之时,丁靖的标准都极为严厉,而且彻底施行汉化手段。
可是,对于凉州的羌胡就不同了,这里的羌胡和北地、并州的羌胡一样,在上古时代之时,和汉族都是同出一支的部族。
因此,凉州的羌胡和汉族在长相和习俗上,皆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双方也更容易融合混同。
所以,在对于凉州的羌胡部落,不需要像幽州那般严格汉化,只需要循序渐进就行了。
于是,丁靖在凉州施行的政策,就开放自由了许多,除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法律要求之外,几乎不限制凉州民众的各项往来交流。
这样的政策,让本就桀骜自由的凉州民众,居然感受不到一种新统治者的不同。
没有太多的压迫,没有多余的危险,生活也更加安定,赋税还有减免。
这样的生活环境,怎会不让凉州民众感到雀喜?
因此,除了少部分穷凶极恶之徒外,大部分的凉州民众,都彻底接受了丁靖的统治。
而且,由于冀州、幽州、司隶等地的建设积累,丁靖麾下的官吏们,对于西凉的重建事宜,也全部有着十足的经验在手。
再加上大量的并州书院毕业生,被丁靖征集召来指导凉州建设,以至于才平定了凉州不到几个月,凉州就有了迅速发展的蓬勃生机。
眼见着凉州进入了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凉州西面的诸多域外势力,也变得无比灼热眼红了起来,就比如位于龙雪城以西的西羌国。
这西羌国自然也是古羌族的一支分系部族,但是早在数百年前,西羌国的祖先就从雍凉之地,漫漫长迁入西面高原,并在西海(今青海湖)附近筑城建国。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西羌国的人口也发展到了二三十万,俨然成了西海境的第一大国。 ↑返回顶部↑
一时间,众羌胡兵马尽皆慑于马超威势,纷纷丢兵下马,跪地乞降。
而被羌王迷当联合而来的各部羌胡首领,也纷纷臣服于地,对着马超三叩九拜,忏悔者自己的一时糊涂,希望马超能够原谅他们的不尊。
对于这些苟且势利的羌胡首领,马超真的很想将他们全部推下去斩了,如此也一了百了、眼前清净。
可是,马超得到过丁靖的嘱令,对于这些改过自新的羌胡首领,不应当全部斩尽杀绝,应该对他们表现出宽容的一面。
如此,西凉各部势力才会心服口服,西凉才能够长治久安。
所以,面对这些纳首投降的羌胡首领,马超也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给处决了,而是将他们全部交给善于和羌胡打交道的张绣处理。
随着张绣的出面处置,这些羌胡首领在受到一些小小的惩戒之后,便如同其他顺服的势力一样,受到了丁靖的统治和保护。
一时间,整个西凉土地之上,无论是汉人还是羌胡,全部都处于统一的安定平和之中,再没有一丝动荡和乱战。
面对如此祥和的西凉,饶是马超这个西凉本土人,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马超心中十分清楚,想要让西凉平定安稳下来,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可以说,西凉已经混乱了接近百年,在这么长久的时间里,西凉就没有一天的安生日子。
所以,想要让西凉平稳安定起来,只凭借雷霆万钧的强悍武力,却是一件万万不够的事情。
而丁靖之所以能够让西凉在一年之内就被平定,除了他丁靖的大军浩浩席卷之外,最重要的是丁靖在西凉执行的各项政策。
凉州的情况其实和幽州有些类似,但是却又和幽州大有不同。
幽州草原极为辽阔,对于那些草原胡族,既不能太过于严苛,也不能太过于放松。
因此,在给予幽州的胡族各项政策之时,丁靖的标准都极为严厉,而且彻底施行汉化手段。
可是,对于凉州的羌胡就不同了,这里的羌胡和北地、并州的羌胡一样,在上古时代之时,和汉族都是同出一支的部族。
因此,凉州的羌胡和汉族在长相和习俗上,皆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双方也更容易融合混同。
所以,在对于凉州的羌胡部落,不需要像幽州那般严格汉化,只需要循序渐进就行了。
于是,丁靖在凉州施行的政策,就开放自由了许多,除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法律要求之外,几乎不限制凉州民众的各项往来交流。
这样的政策,让本就桀骜自由的凉州民众,居然感受不到一种新统治者的不同。
没有太多的压迫,没有多余的危险,生活也更加安定,赋税还有减免。
这样的生活环境,怎会不让凉州民众感到雀喜?
因此,除了少部分穷凶极恶之徒外,大部分的凉州民众,都彻底接受了丁靖的统治。
而且,由于冀州、幽州、司隶等地的建设积累,丁靖麾下的官吏们,对于西凉的重建事宜,也全部有着十足的经验在手。
再加上大量的并州书院毕业生,被丁靖征集召来指导凉州建设,以至于才平定了凉州不到几个月,凉州就有了迅速发展的蓬勃生机。
眼见着凉州进入了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凉州西面的诸多域外势力,也变得无比灼热眼红了起来,就比如位于龙雪城以西的西羌国。
这西羌国自然也是古羌族的一支分系部族,但是早在数百年前,西羌国的祖先就从雍凉之地,漫漫长迁入西面高原,并在西海(今青海湖)附近筑城建国。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西羌国的人口也发展到了二三十万,俨然成了西海境的第一大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