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11)-正文终(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谨将鐍匣所藏皇父朱谕,恭呈懿览。谨缮摺覆奏,恭谢慈恩,伏祈圣母皇太后懿鉴。”
  绵宁除了将先帝崩逝之日的情形又复述了一遍之外,还特地要将先帝那道谕旨送回京给廿廿看……如此的,正大光明。
  两日后,廿廿接到这道请安的折子,便只是淡淡一笑,将奏折倒扣过去罢了。
  便是绵宁叫她亲眼看看的先帝“遗诏”,紧接着后头都再发了一道五百里加急的谕旨来,命在京王大臣呈上恭请廿廿看过之后,立即便封装起来,送回避暑山庄交还给他……
  五百里加急啊,当真只是叫她看一眼罢了,并不传阅给在京王大臣。
  既然如此,看与不看,倒也没什么分别了。
  更何况,原本,她就没打算拆开来看。
  乾清宫,真正的“正大光明”匾后,早已然是空空如也。
  绵宁担心的事,她已然答应了他,全都可叫他安心了。
  .
  八月初一日,绵宁奉先帝梓宫从避暑山庄启程,要回京来。
  八月初六日,督领侍太监常永贵传,奉皇太后懿旨,命速为粘修寿康宫。
  廿廿只恨不得,待得绵宁到京之日,她便可住进寿康宫去。从此便各自安生去罢了。
  外头,宫中各处已然又忙碌了起来。一朝新君又将登基,一朝新臣又将粉墨登场——在先帝爷的丧仪之中,那些热闹却已然是压抑不住的了。
  而那些热闹,已经与她无关了。
  她只静静转身,进了小佛堂,独自在佛前,点燃了一炷香。
  香烟缭绕,她静静抬眸,仿佛又看见了乾隆爷,看见了——皇上。
  她不是不能争,正如和世泰所说,绵宁既然不敢见各家王爷,故此只要她以国母之尊来质疑,她并非没有再争的余地。
  她只是……心中从来没有忘记过乾隆爷,放不下当年对皇上的承诺啊——她会陪着皇上,一起守好,这大清的万里江山啊!
  倘若要争,皇子兄弟手足相残,这大清江山势必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而经历过癸酉年的那一场宫变,这个宫廷,已经再禁不起那样的一番折腾了。
  为了这大清的江山,为了给乾隆爷和皇上的承诺,这一刻,她宁愿选择委屈自己的儿子,宁愿选择——放下。
  香屑落下,纷纷如雪。
  直如那一年,那个怯生生的小女孩儿孤单行走在这宫墙之间,前方有一个男子,负首而立,回眸向她含笑伸手——
  那一次的承诺,这一世的白首。
  已尽了。
  【正文结尾略有点伤感了,尾声里头看看争取给大家找补回来点儿哈~明天起,有几个片段式的尾声,写廿廿的皇太后生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