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3 / 4)
书记的办公室安排在七楼,含七上八下的意思。
金坐佳喊来姜昊岳,陪着楚天舒一起去看书记的办公室。
书记办公室在东头南面位置,比起西头的和朝北的来,采光特别的好,晴日阳光普照,雨日紫气东来。
整体结构与市领导的办公室差不太多,但明显比其他人的要气派得多,共有三间,外面是会客室,里面是办公室,套着一间休息室。
办公室收拾得窗明几净,电脑书柜,桌椅沙发,一应办公用品全是新换的。
姜昊岳夸夸其谈地介绍着办公用具的质地和功能。
看完了书记办公室,姜昊岳又领着楚天舒去看隔壁的秘书办公室。
宽敞是必须的,采光也非常好,家具和办公用品也是一水的新东西。
可任凭姜昊岳说得天花乱坠,楚天舒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甚至到离开的时候,表情上都没有任何的表示。
姜昊岳暗暗抹了一把冷汗,心里暗道:莫非……办公厅主任干到头了?
第764章 人人自危
姜昊岳的预感太正确了。
伊海涛在青原市当常务副市长时,以实干著称,但在为人处事上与基层一路爬上来的唐逸夫和朱敏文相比,显得书生气十足,在为官的魄力上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
朱敏文因为贪腐问题而倒台,对伊海涛获直接升任市委书记是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青原原本是朱敏文的地盘,大量党群口的干部多是抱着他的大腿上来的,伊海涛的突然上位,这些干部的心理上很自然会产生一些隐忧,而伊海涛一直在政府工作,与党群口的干部接触甚少,更谈不上有心腹,能不能尽快收服他们的人心是决定伊海涛能不能在市委书记上站稳脚跟的基本前提。
另一方面,伊海涛本已是唐逸夫的手下败将,却意外当上了青原的一把手,唐逸夫的心里自然不爽。他最终能够当上市长,当然不是一般的角色,在青原经营了几十年,上上下下早就编织好了一张实力强大的人脉网。
官场江湖上,历来有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之说。
伊海涛在青原根基尚浅,如何与唐逸夫庞大的人脉网相抗衡也是他能否当好这个市委书记的决定性因素。
伊海涛所拥有的,是一把手的任命书,却不是一把手的权力。任命书只是给了你掌握权力的法律依据,并不等于就给了你全部权力。任何人,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办法打破盘根错节的权力网,建立起新的权力平衡,他就永远只是孤家寡人。
说透彻一点,省委委托伊海涛来管理青原市,交给了他一根权力的指挥棒,如果他能够将这根权力的指挥棒用得恰到好处,自然是政令畅通,掌控自如。但有些人,就算给了他这根指挥棒,但因为无法平衡权力,也就无法真正控制权力,在他的指挥下,整个城市运行就会一团糟。
这个时候,或许当事人可以找到诸多的客观理由,比如说这个地方的情况非常复杂,或者说某些人太过强势,建立的权力联盟太强大。
但是,省委肯定不会这样看问题,给了你一纸任命,实际上就是给了你平衡权力场的尚方宝剑,你自己不能用好手中的权力,那只有一种解释,你使用权力的能力有限。
如果省委觉得你的能力有欠缺,便会失去对你的信任,从而减弱对你的支持。如此一来,便会形成恶性循环。任何一个市委书记,一旦失去了省委的强力支持,就等于收回了你使用指挥棒的权利,那么,你这个市委书记,还能干下去吗?
另外,朱敏文的案情还没有完全公开,由此造成了青原官场谣言满天飞。
有些人惟恐天下不乱,抓住一切机会抹黑青原政坛,说青原官场一团黑,官员体系已经烂透了,揪出了一个腐败分子,当权的还是腐败分子。究其根源,是因为前几任市委主要领导,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不改变这个现状,局面早晚会失控。
伊海涛要打破原有的权力体系,建立起属于他的新的权力平衡,首当其冲地选择了市委办公厅主任姜昊岳作为第一个突破口。
混官场,一靠关系,二靠能力,两者得其一,虽然上升的空间可能有限,总还是混得下去的。但是,如果两样一样都占不上,那就岌岌可危了。
姜昊岳目前的处境正是如此。
换句话说,像姜昊岳这种只凭关系平庸无能的人,就是专门给新领导立威当靶子用的。
楚天舒看完办公室回来向伊海涛一汇报,伊海涛当即就不满意了,一个电话又把金坐佳喊了过来,责问为什么要换全套的办公用具,这不是大搞奢靡之分吗? ↑返回顶部↑
金坐佳喊来姜昊岳,陪着楚天舒一起去看书记的办公室。
书记办公室在东头南面位置,比起西头的和朝北的来,采光特别的好,晴日阳光普照,雨日紫气东来。
整体结构与市领导的办公室差不太多,但明显比其他人的要气派得多,共有三间,外面是会客室,里面是办公室,套着一间休息室。
办公室收拾得窗明几净,电脑书柜,桌椅沙发,一应办公用品全是新换的。
姜昊岳夸夸其谈地介绍着办公用具的质地和功能。
看完了书记办公室,姜昊岳又领着楚天舒去看隔壁的秘书办公室。
宽敞是必须的,采光也非常好,家具和办公用品也是一水的新东西。
可任凭姜昊岳说得天花乱坠,楚天舒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甚至到离开的时候,表情上都没有任何的表示。
姜昊岳暗暗抹了一把冷汗,心里暗道:莫非……办公厅主任干到头了?
第764章 人人自危
姜昊岳的预感太正确了。
伊海涛在青原市当常务副市长时,以实干著称,但在为人处事上与基层一路爬上来的唐逸夫和朱敏文相比,显得书生气十足,在为官的魄力上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
朱敏文因为贪腐问题而倒台,对伊海涛获直接升任市委书记是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青原原本是朱敏文的地盘,大量党群口的干部多是抱着他的大腿上来的,伊海涛的突然上位,这些干部的心理上很自然会产生一些隐忧,而伊海涛一直在政府工作,与党群口的干部接触甚少,更谈不上有心腹,能不能尽快收服他们的人心是决定伊海涛能不能在市委书记上站稳脚跟的基本前提。
另一方面,伊海涛本已是唐逸夫的手下败将,却意外当上了青原的一把手,唐逸夫的心里自然不爽。他最终能够当上市长,当然不是一般的角色,在青原经营了几十年,上上下下早就编织好了一张实力强大的人脉网。
官场江湖上,历来有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之说。
伊海涛在青原根基尚浅,如何与唐逸夫庞大的人脉网相抗衡也是他能否当好这个市委书记的决定性因素。
伊海涛所拥有的,是一把手的任命书,却不是一把手的权力。任命书只是给了你掌握权力的法律依据,并不等于就给了你全部权力。任何人,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办法打破盘根错节的权力网,建立起新的权力平衡,他就永远只是孤家寡人。
说透彻一点,省委委托伊海涛来管理青原市,交给了他一根权力的指挥棒,如果他能够将这根权力的指挥棒用得恰到好处,自然是政令畅通,掌控自如。但有些人,就算给了他这根指挥棒,但因为无法平衡权力,也就无法真正控制权力,在他的指挥下,整个城市运行就会一团糟。
这个时候,或许当事人可以找到诸多的客观理由,比如说这个地方的情况非常复杂,或者说某些人太过强势,建立的权力联盟太强大。
但是,省委肯定不会这样看问题,给了你一纸任命,实际上就是给了你平衡权力场的尚方宝剑,你自己不能用好手中的权力,那只有一种解释,你使用权力的能力有限。
如果省委觉得你的能力有欠缺,便会失去对你的信任,从而减弱对你的支持。如此一来,便会形成恶性循环。任何一个市委书记,一旦失去了省委的强力支持,就等于收回了你使用指挥棒的权利,那么,你这个市委书记,还能干下去吗?
另外,朱敏文的案情还没有完全公开,由此造成了青原官场谣言满天飞。
有些人惟恐天下不乱,抓住一切机会抹黑青原政坛,说青原官场一团黑,官员体系已经烂透了,揪出了一个腐败分子,当权的还是腐败分子。究其根源,是因为前几任市委主要领导,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不改变这个现状,局面早晚会失控。
伊海涛要打破原有的权力体系,建立起属于他的新的权力平衡,首当其冲地选择了市委办公厅主任姜昊岳作为第一个突破口。
混官场,一靠关系,二靠能力,两者得其一,虽然上升的空间可能有限,总还是混得下去的。但是,如果两样一样都占不上,那就岌岌可危了。
姜昊岳目前的处境正是如此。
换句话说,像姜昊岳这种只凭关系平庸无能的人,就是专门给新领导立威当靶子用的。
楚天舒看完办公室回来向伊海涛一汇报,伊海涛当即就不满意了,一个电话又把金坐佳喊了过来,责问为什么要换全套的办公用具,这不是大搞奢靡之分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