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果然,几乎没有走一点弯路,七点半准时来到了陈金辉所住的小区。
  停好车,卫世杰在就近的街边水果店买了一个花篮,来到僻静处,随手将一个厚厚的信封塞进了花篮。
  楚天舒见了,低声问:“老卫,你这样放,万一人家发现不了,随手转送别人或者扔了,岂不冤枉?”
  卫世杰忍不住哈哈一笑,说:“老楚,看来在送礼方面你还需要加强锻炼。你想想,陈所长家有个贤内助,她有收受礼物的丰富经验,对于任何客人送上门来的礼物,肯定不会随意处置!这些人,比你想象的精明呢!”
  楚天舒又问:“那你以为,这个信封能起到多大作用?”
  卫世杰说:“调查表明,陈金辉在省里是个不太起眼的领导,可是他有很多的机会与省委常委们呆在一起,想求他疏通美言的全省地市县干部如过江之鲫,因而实惠是很大的。突然失去了,心理上谁也一时平衡不了,所以,这么个信封,至多只能起到一个敲门砖的作用,要想打动他我估计够呛。”
  楚天舒听了,自然服气。他苦笑着摇了摇头,不得不佩服在商场摸爬滚打的卫世杰,已经锻炼成长为一名送礼高手。
  上楼时,卫世杰在前,左手拎一只精巧的果篮,右手提着他那从不离身的名牌公文包,粗略看去显得有些滑稽。
  楚天舒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跟着上了楼。
  按理说,给领导送礼,讲究单独行动、诡秘保密,尽量避免成双结对。这样,万一将来事发,也是以一对一、死无对证。
  可是,楚天舒还是存有心里障碍,却最不希望独来独往。
  谭广德跟他说过,市委那边有个秘书,也是经常帮领导办事送礼,得到领导的绝对信任。后来领导因受贿行贿事发,纪检、检察机关在办案时查明,通过该秘书之手送出或收受的钱物,不少被半途截流、侵吞。
  结果,大家不耻于那个秘书的偷鸡摸狗,犹甚于痛恨那个被判了十几年徒刑的贪官领导。
  因为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楚天舒代表伊海涛出面送礼时就特别的小心,尽量不由自己亲自经手,多半要拉上卫世杰,万一将来有什么风吹草动,至少自身是说得清楚的。
  好在伊海涛在这方面还比较注意,平时需要楚天舒出面送礼的时候并不多,即便有那么一两回,他一般会叫上司机万国良做个旁证,或者千方百计让收受人给伊海涛回个电话,以示东西送到,以免有瓜田李下之嫌。
  眼下轮到登门拜访陈金辉,却又有些不同。
  理论上来说,给领导送礼不可大张旗鼓,第三者在场更是深为避讳,然而,此行既是专为伊海涛的稿子而来,楚天舒就非要出面不可。因此,卫世杰只好特意预备了一个果篮,算是施了个小小的障眼法,既为欺人,也是自欺。
  门铃响了几下,陈金辉闻声把门打开,笑眯眯迎在了门口。
  第610章 巧送妙收
  见了面,互相介绍,握手问好。
  家里只有陈金辉一个人,他忙着倒水泡茶,一副气定神闲、不卑不亢的官样作派,显得比一般的官员亲切随和许多,看来祝庸之的一个电话还是非常有作用的。
  陈金辉的家是跃式错层,足有两百平米。
  趁着陈金辉忙乎的时候,楚天舒稍作观察,感觉装潢装饰的档次不低。
  粗略想想,陈金辉一名正处级干部,仅凭他的工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在此之前还刚刚在临江市最豪华的半山华庭又买了一套连栋别墅,由此可以推测,他以前讲课费之类的灰色收入相当可观。
  坐下来当然先谈稿子。
  楚天舒掏出打印好的稿件双手递给了陈金辉。
  陈金辉拿了稿子只瞟了一眼,发现上面并没有作者的署名,便把稿子放在了茶几之上,先让楚天舒介绍写作的过程。
  楚天舒立即看出了陈金辉试探的意图,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便拿出祝庸之的推荐信交给了陈金辉,又补充说:“陈老师,祝教授交代过,文章的质量如何还请陈老师定夺,不能因作者或推荐而影响您对文章的评判。”
  “哦,祝教授还是老脾气,正派公道啊。”陈金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拿出推荐信仔细看了,然后笑道:“祝教授是省委省政府特邀首席理论顾问,南书记和乔省长都对他欣赏有加,他轻易不推荐文章的,一旦推荐了,文章的质量绝对属于上乘。”
  听着陈金辉的赞美之词,楚天舒稍稍放心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