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且,海外的黄金也源源不断地流往荆州。比如,郑芝龙在棉兰老岛开采金矿,几乎一分不剩地流入荆州金库内,然后在面额上翻了好几倍后,以金票的形式重新流入市面。
  在整个地球上,每年黄金的产量极为有限,黄金的价值非常稳定。
  相比较黄金的稳定,白银就不同了。随着新大陆的发现,白银产量急剧增加,顺带着也影响到大明。大明境内银矿不多,但胜在一直贸易入超,白银犹如潮水一般涌入境内。
  尤其自崇祯七年以后,白银流入的速度显著加快,这也是荆州、江南银贱谷贵的原?
  ??之一。
  银贱,大圆在贬值,铜钱和黄金在升值。
  铜钱面额小,携带不便,也不便于作为储存货币,百姓们又难以购买到黄金,只好将金票作为了储存货币,这让荆州大发横财,方有财力以几府之地,数百万人口独抗大明朝廷、郑芝龙、江南及满清等诸多势力。
  鉴于甚少有人拿着金票直接兑换黄金,荆州一直未感觉到黄金升值的压力,所以,黄金兑换白银的比率一直维持在十比一。
  这个比率显然不正常,要知道,后世的黄金和白银比率可是一百多比一!
  郑梦帆推测《金本位、银本位利弊之辩》一文乃林纯鸿授意发布,实则冤枉了林纯鸿。事实上,林纯鸿从不干涉学刊刊载的内容,即使要宣传造势,完全可以通过报纸发布该文。报纸的受众可比学刊要多得多。
  从崇祯九年开始,如郑天成、菲利斯及钱秉镫就敏锐地察觉,白银在贬值,并上书林纯鸿,希望调整黄金与白银的兑换比。
  林纯鸿没有立即答应三人的请求,反而令三人从行知书堂中抽调精干人手,对金票、大圆的流通现状进行调研,并预估调整黄金、白银兑换比的影响。
  三人带领团队一干就是一年,最终他们发现,若真调整黄金、白银的兑换比,荆州的货币体系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截止到目前,荆州金库内储存黄金大概九百万两,共向外发行金票的面额相当于两千多万两黄金,本金率为四成。如果按照十比一的比率,大约相当于两亿多圆。
  按照郑天成团队的估计,不计算商家及百姓储存的白银,单单计算市面上流通的大圆和铜钱,价值几乎超过十五亿圆。
  如果调高金银的比率,必然引起市场的连锁反应,无论是商家还是百姓,都会蜂拥将手头的大圆兑换成黄金。然而,市面上几乎找不到黄金,为了保值,商家商家和百姓必然疯狂追捧金票。
  在这种情况下,以黄金作为本金的金票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荆州方面保持金票的本金率不变,金票被民间作为储备货币迅速退出流通领域;一种就是荆州方面降低金票本金率,开足马力印刷金票,回收市面上大部分大圆,致使十五亿圆的白银迅速退出流通领域。
  无论哪种情况出现,最终会出现什么结果,荆州会面临什么风险,郑天成等三人都无法预知,也就是说,风险根本不可控。
  最终,郑天成等三人建议,在没有找到十全之策前,暂时不要提调整金银比率一事。
  然而,无论是林纯鸿,还是财政司其他高层,均没有想到,在朝廷推出银票、荆州大肆出售重工坊这个节骨眼上,这个问题又被抛了出来,成了摆在林纯鸿面前最为棘手的问题。
  林纯鸿将郑天成唤来,直言道:“学刊上的文章,你看到了吧?”
  郑天成大叫道:“岂止是看到啊!”
  说完,郑天成从袖中掏出一份报告,呈给林纯鸿。
  林纯鸿接过报告一看,苦笑道:“这帮人,反应还真快,文章面世不过七八天,就已经波及到邦泰钱庄了。”
  郑天成道:“从五天前开始,钱庄里就挤满了人,全是兑换金票的!最狠的要算郑梦帆,直接将帐头上的大圆全部换成了金票,五十多万圆!”
  “哦?”
  “都督,这样下去可不行!金融讲究一个信心,即便我们不调整金银比率,跟风者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再不采取对策,恐怕不到一个月,市面上就难以见到金票了!”
  林纯鸿揉了揉额头,道:“这还真是个难题!”
  “都督,财政司就这事商量了一番,觉得有两种办法来应对。一种就是调高金银比率,降低金票的本金率,加印金票,回收大圆。”
  林纯鸿摇头道:“市面上流通的大圆超过十五亿,金票面额不过两亿,需要加印多少?本金率岂不是降到半成以下?这样太危险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