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文官之所以急着治刘敬的罪,不是因为刘敬贪功冒进,而是为了掩盖他们之前的错误。
  他不能因为个人好恶和一己之私顺水推舟,任由朝臣把刘敬拉下马,否则早晚会被朝臣架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永远都必须对这些曾经鼎力支持他的文官保持警惕之心。
  为君者,称孤道寡。
  灯火闪烁了两下,一声清脆的爆响,杜岩忙拿起剪子煎烛花。
  金兰执笔坐在桌案前,神情柔和,认真默读朱瑄的奏疏,发现语句不通顺的地方,轻轻划一个勾。
  像极了他年少时的那无数个夜晚。
  朱瑄静静地看着金兰,看了很久。他不是寡人,他有圆圆。
  金兰专心致志地誊抄,她的笔迹已经越来越像他的了,过一会儿拿着抄好的奏疏他看,指指那几处:“这里我抄错了吗?”
  朱瑄轻笑,接过笔,略作删改:“这样呢?”
  金兰又看了一遍,点点头,小脸微微绷着,朱唇轻抿,很严格的样子。
  刚刚教她的时候她还畏畏缩缩不好意思当着他的面写字,看他平时的书画作品时一脸崇敬,双眼放光,后来胆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放松,看到不懂的地方就捧着书过来问他,读到不懂的词也会直接说出来,听他解释,一点都不忸怩。
  现在更是敢自信满满地指出他的错误,还偷偷摸摸在他的画上留诗。
  朱瑄情不自禁地微笑,低头继续撰写奏疏。金兰仔细浏览札记,时不时拿起一本书册送到他手边,刚好是他用得着的。
  杜岩笑嘻嘻地站在一边,为两人点亮灯火,整理稿纸,洗笔磨墨。
  暖阁的灯火直到半夜才熄。
  ……
  翌日早上。
  罗云瑾刚起身,送礼的人已经挤满了院子。
  他昨晚宿在宫中,今天嘉平帝会召见内阁大臣商讨怎么处理大河决堤的事,六部官员知道拟旨的人一定是他,昨晚就连夜预备了厚礼。
  当初保举刘敬的人太多,所以现在想治刘敬死罪的人也多。
  罗云瑾一概不理会,洗漱后换上当值的蟒袍,小内官进屋通禀:“谢侍郎一大早就来了,说是有话和您说。”
  他低头系上牙牌,看着打结的朱红穗子出了一会儿神,抓起佩刀,淡淡地嗯一声。
  内官会意,出门打发走那些送礼的人,礼物一样都没留下,只留下了谢骞。
  第112章 献茶(改别字)
  谢骞一夜没睡,神情憔悴。
  罗云瑾没有看他,拔步走进回廊,朱红牙牌穗子轻轻晃动。
  谢骞平时多话,这会儿却一语不发,连精心修剪的胡子都蔫蔫的没什么精神,抹了把脸,跟在他身后。
  两人沉默着走了一段路,渐渐能看到瓦蓝晴空下乾清宫殿顶凌厉的鸱吻。满地碎琼乱玉折射着灿烂的日光,映得广场一片透亮清明,汉白玉栏杆前高竖的彩幡在晨风中随风摇摆,身着锦袍的殿前卫肃然而立。猎猎风声回荡盘旋在殿宇上空,寒鸦呱呱叫着振翅腾飞。
  路上的内官看到罗云瑾,纷纷俯身行礼,他挥挥手示意众人不要靠近,长靴踩过积雪,淡淡地问:“谢侍郎想问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