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经常。”李明达继续微笑。
  她这说的也是实话,那地方是李治的重点实验基地,李治有空就去溜达两圈,的确很常出现。
  不过今天李治要去国子监,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这个地方这种话,就不必跟着长孙曦说了。
  “哦。”长孙曦听着这话,脸都红了,坐在那里扭捏的摸摸头发,理理裙子,却是再也没有抱怨马车颠簸了。
  等到了目的地,马车停下之后,李明达愉快的跳下了马车,转身招呼长孙曦,“好了,下来吧。”
  “好。”长孙曦等了半天也没等到侍女掀开帘子,车夫搬来绣墩,于是只能自己走出来。不过等她掀开帘子看着周围的环境,直接就出口抱怨道,“怎么这么脏?”
  “很脏吗?”李明达看了看身后的校舍,虽然以皇宫里的标准来说这里的确简陋,但是跟着一路上低矮的民房相比,这里显然干净很多。
  李明达秉承了李治的理念,虽然很有钱,但是在着这所小学上的投入并没有很多,只付出了基本日常的费用,其它的却都是想办法动员当地的老百姓自己修建的。例如这里的墙,都是因为老百姓听说可以免费将孩子送来识字后,自动自发来出工修建的。
  这个现象也出乎晋阳公主的意料,她原本以为调用一批奴婢才能完成,却没想到在当地就找到了合适的工匠和人手。这个现象抱到李治那里去后,李治跟长孙颖分析,虽然在社会上农民的财富是最少的,但是从社会阶层来说,士农工商中农民却是最可能变为士的人。他们与士的隔阂就只有在学识上的区别,所以李治当即扩大了招生范围,一大批人进行普及教育,一部分人进行高级教育。
  如今第一轮的教育完成了,这个地方是由初等考入高等班级最多的一个点,晋阳公主今天是专门来视察总结经验的,原本以为带上长孙曦,多少可以多个帮忙写字的人,却没想到她连下车都不愿意。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一直发不上文好焦虑
  默,所以今天还是两更,
  如果我晚上回来能登陆的话
  ☆、第128章 纸墨
  晋阳公主脾气很好,可她脾气再好,她也是个公主。是公主,就不用指望她顾虑太多,她喜欢谁,不喜欢谁,爱跟谁甩电子就跟谁甩脸子了。
  所以这会儿长孙曦瞧不上这地方,嫌弃太脏不愿意下来,晋阳公主也不劝不哄,笑嘻嘻的就丢了一句“那你就在这儿等着吧”,然后自己就走了。
  她一天忙得很,哪里有空照顾“小孩子”。
  这处学校建在农庄边儿上,一边是九江长公主的产业,一边是自耕农的村落。如今长安买地之风盛行,这地方十几年前还是农民的家业呢,如今却都是大半归了九江长公主,农民也变成了公主府的田客,租种公主的土地,向公主缴税,而不向国家缴税了。
  这块儿地是李治问九江长公主换过来的,当他发现这里的农人状况很复杂之后,就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派了自己的心腹们以教学为民,却是打探这里的状况。
  如果只是个王爷,李治当然不会对农民的失地感兴趣,但如果作为预备皇帝来说,那农民与土地的问题,就是治国的重中之重了。要知道这些人从授田的自耕农变成依附公主的田客,实际上损害的是国家的利益。
  李治起初怀疑自己的姑姑仗势欺人,借用公主之尊强占民田,但是他派人来调查之后,属下却回报道说公主的所作所为并无违法。这令着李治十分吃惊,因为面对这种棘手的状况,违法显然是最好的结果,只要把犯法的人解决掉,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但是如果没有违法,那事情就麻烦了。
  因为这说明出现这种状况的,不是一户,不止一地,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有更多起这样的问题发生。
  李治让人打听状况,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均田制本身。朝廷给百姓分地,百姓根据亩数承担税收,府兵不用缴税,但是相应的要承担兵役,在朝廷需要时自带兵器马匹参军。
  这本来是个很好的政策,但是在遇到一个问题时却出现了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人口增长。
  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户数增加都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因为这是皇帝业绩的硬指标,人口多了,缴税服役的人口才会变多,而国家兵源充足,国库丰盈,这才是一个盛世的指标。
  但问题是,人口可以增长,但是土地却不会增多。随着这些年国家稳定,没有什么大的自然灾害,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老年人死的少了,孩子又生得多,所以丁男到分田的时候,国家根本就分不出那么多的田。
  “如今虽然各府账面上的授田数差不离,但是根据我们走访的几个乡县,实际上授田数不足七成,有些地特别少的地方,甚至只有四成。”裴远将着这结论报告给李治时,别说李治了,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能围绕在太子身边的都是大家公子出身,几时接触过这些庶务,把着那金科玉律都背的死死的就算用功了,如今往着地里头走了一遭,只觉得像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嗯,我知道了。”李治毫不吝啬夸奖的说道,你做的很好。
  这些事情,他怀疑甚至连着父亲也不知道。因为之前他也曾经派出过采风使,但可惜的是因为是官府的原因,普通百姓对这些人避之不及,所以根本没办法看到乡间真正的状况,能见到的都是一片太平盛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