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房二河点了点头,道:“原来是这样。咱们快找找,看看童少爷可还在,咱们去谢谢他们。”
  狗剩阻止道:“老爷,刚刚我看到童家的马车离开了。”
  房二河他们也只好把礼物收下了。
  回到家之后,房言看了看,都是上等的笔墨纸砚。这两套还不得一百多两银子啊,童夫人真是大手笔啊!
  刚刚她还看见童夫人和童少爷似乎心事重重的样子,没想到童夫人竟然还能记起来给他们家送礼,不愧是大户人家啊!礼数就是周到。
  两天后,房二河开始宴请村里的人来吃饭。
  房二河去县城请了几个厨子过来,在自己门口的空地上摆上了十几桌的流水席,请大家来吃。
  之所以没在家里,是因为村子里摆流水席都是这样的习俗。在门口的大街上摆上一长串的桌子,然后把桌子全都拼起来,拼成一个长条状的。两边摆满了长板凳,谁想坐在哪里就坐在哪里。
  说好的请大家吃三天,就真的请了大家吃三天。
  这三天,每天门口都热热闹闹的。这是大喜事儿,很多人都过来沾沾喜气。
  好在房言家喂了很多的猪,大家吃剩下来的菜一点都没浪费,全都进了猪的肚子里去。
  房大郎这三天脸上的表情却是显得有些凝重。
  等到第三天晚上,门口的长桌都撤了之后,房大郎道:“爹,我想在村子里办个学堂。”
  房二河愣了一下,说道:“大郎,你怎么突然有这样的想法了?”
  房大郎道:“这几日,我在村子里走了走,发现很多孩童家里都没有银钱去读书。都已经七八岁了,还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还有一些十几岁的孩子,满口粗话。办个学堂,不求他们能在科举上有什么成就,至少能多懂一些道理,以后不至于是非不分。”
  房大郎并不是一个慈善家,也不是一个同情心泛滥的人。他之所以想到这些,是因为实在是看不惯一些孩子的做法。如今,他肯定是要走仕途的。若是村民都不懂事,仗着他的势来做一些错事,做一些蠢事他实在是鞭长莫及的。
  他既然姓了房,他就跟整个房家村都脱不开干系了。这些人,还是要好好来教一教的。况且,他们家如今开的分店越来越多,手里头也越来越需要得用的人。从外面买来的人终究还是不让人放心,不如自己的族人来的可靠。
  而且,他们既然注定是一条船上的人,何不早早的做一些打算,把这些人用起来。
  第154章 准备开张。
  想到这里, 房大郎看了一眼房言,说道:“二妮儿不是说咱们家需要用的太多了吗, 学堂盖起来之后,咱们家要是缺账房先生了, 正好可以从学堂里面选了。”
  房二河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如此的深谋远虑,笑着说道:“大郎, 你要是想办的话, 那就办吧。”
  房大郎知道他爹一定会同意的,说道:“爹, 开办学堂的钱我想由咱们家来出。我观察过了, 就在祠堂附近盖一出院子,再去镇上或者县城请几个先生来。”
  房言一听,却是眼前一亮, 她大哥这做法实在是高明啊!他们家出资来办学堂,以后别人感激的必定是他们家的。而且,办学堂也花费不了多少的,那些钱在他们家眼里实在是九牛一毛。这样做,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他们家的用人问题。
  她知道,在这个朝代家族是非常的重要的, 有时候这些人犯的错还要当官的人来承担后果。这样, 她大哥在朝廷做官也能放心一些了。
  出这么少的钱, 能达成这么大的目的。不错,不错。
  “大哥,最好还要请几个女先生来, 教教女孩子读书识字。”
  房大郎笑了下说道:“二妮儿,何须请女先生来,女先生来了也不方便。你们几个人不都是识字的吗,不如就由你们姐妹几个轮流来教一教。到时候让爹给你们发束修。”
  房言拍手称赞:“大哥,这想法好啊。”
  房二河想了想,道:“大郎,你这主意好啊,爹不及你眼光长远。明天你就跟我去找村长,咱们好好的商议一下。”
  第二天,房二河和房大郎就去找村长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