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第10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琳熟练地调出分析软件,开始比对、建模。
  屏幕上跳跃的数字和曲线,对她而言如同最优美的乐章。
  偶尔,她会停下来,看着窗外远处积雪的山顶,思绪飘远。
  她想起来之前与苏晓视频时,苏晓提到父亲苏建国的“苏记卤味”正在接触风投,计划进一步扩张。
  这让她不禁思考“403实验室”更长远的未来,是满足于现在小而美的状态,还是像“苏记”一样,拥抱资本,寻求更大的舞台?
  这需要核心团队共同决策,她将这些思考记录下来,准备在下次视频会议中提出。
  严谨的科研训练让她习惯于未雨绸缪,她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学校的数据库资源。
  检索全球护肤品行业的技术前沿和并购案例,为“403”未来的技术路径和可能的资本运作,默默做着知识储备。
  对她而言,这种前瞻性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和保障。
  而在另一个国家,陈欣刚刚布展完毕,她的课程要求完成一个实体快闪店项目,她将自己对“403实验室”品牌理念的理解。
  与在美国学到的空间叙事技巧相结合,打造了一个名为“成分探秘之旅”的迷你体验空间。
  她拍下照片,发到核心群里,立刻引来一片赞叹。
  孙薇:“哇!欣欣,这个视觉冲击力绝了!那个放大版的‘分子结构’互动装置太酷了!”
  苏晓:“空间布局很有巧思,既体现了科技感,又不失温馨,和我们品牌的调性很契合。”
  赵琳:“材料的选择和灯光色温对成分展示区的凸显作用,数据上很合理。”
  陈欣看着伙伴们的反馈,心里美滋滋的。
  这次实践让她深刻体会到,好的设计不仅是美观,更是与品牌策略、用户心理和产品特性的深度融合。
  她甚至开始构思,如何将这种快闪店模式,未来引入到“403实验室”的线下活动中去。
  成长的痕迹,清晰地刻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她们不再仅仅是凭着一腔热情创业的学生,而是在各自专业的淬炼下,逐渐成长为具备国际视野、专业技能和战略思维的“准企业家”。
  国内,苏建国和李春兰的生活,也因为事业的扩张和资产的增加,翻开了新的一页。
  搬入京市二环的大平层,最初几天,李春兰还有些不习惯。
  厨房太大,打扫起来费劲;视野太开阔,晚上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反而有点睡不着。但很快,她就爱上了新家。
  周末,她会邀请店里关系好的员工或者老邻居来家里聚餐,用她那手好厨艺招待大家,宽敞的客厅充满了欢声笑语。
  苏建国则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新厂房投产,“苏记卤味”的产能和品质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与风投的接触,让他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开始学习看更复杂的财务报表,理解什么是估值、对赌协议、退出机制。
  虽然过程辛苦,但他劲头十足,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刚摆摊创业的那段岁月,充满了开拓的激情。
  上海的房产购置后,他们暂时没有去住,而是委托给了专业的机构打理。
  苏建国去考察过几次,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商业活力和消费潜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未来要让“苏记”进军华东市场的决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