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第10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们四个,马上要分散在三个不同的国家,隔着时差。实验室还能像现在这样运转吗?”
  赵琳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冷静依旧,但紧抿的嘴角泄露了她的思绪并不平静:
  “从运营逻辑上讲,核心团队如此分散,沟通成本会指数级增加,产品研发节奏必然受到影响,尤其是新品开发,需要高频次的讨论和实验反馈。”
  她顿了顿,补充道,“但是就我们目前的知识储备,继续深造才会有更好地发展。”
  陈欣难得地没有立刻说话,她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最后小声说:“我……我其实有点害怕。出去读书是好事,可我一想到403,就像要离开家一样。这是我们一点一点做起来的……”
  苏晓深吸一口气,她作为团队的灵魂人物,此刻必须稳住。“我明白大家的顾虑。”她缓缓开口,“这是我们共同的孩子,谁也不愿意看到它因为我们的离开而停滞,甚至……消失。”
  她拿起那几份录取通知书:“但这同样是我们个人成长不可多得的机会。琳琳可以去接触最前沿的生物科学,也许能找到应用于我们未来产品更创新的成分。
  欣欣可以系统学习全球化的品牌管理和营销策略,这正是我们品牌未来走向更广阔市场所必需的。
  能让我们未来的产品从内到外都更具设计感和品牌一致性。至于我和薇薇……”
  她看向窗外科技园里林立的大楼,“深入理解化学工程,能从根本上优化我们的生产工艺和品控。”
  “所以,我们不是要放弃403。”苏晓的语气坚定起来。
  “我们是要思考,如何在一个新的模式下,让它继续成长。
  是把它完全交给职业经理人团队?还是我们远程协作,定期线上会议,明确分工?
  或者……暂时放缓扩张脚步,维持现有产品线的稳定运营,等我们学成归来?”
  这个问题抛出来,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思。这不仅仅是商业模式的抉择,更是对她们友谊、信任和共同梦想的一次严峻考验。
  家里的情况也在这几年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李春兰的“春兰半成品配餐”,早已从家庭厨房走向了街面。她在小区门口租下了一个不大的店面,窗明几净。
  每天根据提前在微信群和社区团购平台接到的订单,精心准备各种洗净切配、调味包都分装好的半成品菜。
  她的菜品搭配合理,干净卫生,味道家常又可口,深受附近不愿顿顿吃外卖又没太多时间做饭的上班族欢迎。
  小店生意稳定,李春兰忙并快乐着,找到了属于自己事业的第二春。
  而苏建国的“苏记卤味”,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
  当初的小作坊早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他租下了城郊一个符合食品生产标准的小型厂房,引入了部分自动化设备,建立了初步的质检流程。
  “苏记”这个商标被正式注册,产品也从最初的鸭脖、鸭爪,扩展到鸡翅、豆干、莲藕等多个品类。
  通过不断的市场开拓,“苏记卤味”的真空包装产品,已经进入了本市及周边城市的数十家连锁商超和便利店,成了许多人酒桌、追剧时的必备小吃。
  苏建国如今手下管着五十几号人,每天忙着协调生产、采购和渠道,虽然辛苦,但眉宇间充满了事业有成的干劲和对未来的憧憬。
  饭桌上,苏建国和李春兰自然也知道了女儿和伙伴们面临的抉择。
  “晓晓,你是怎么想的?”李春兰给女儿夹了一筷子她爱吃的糖醋排骨,关切地问。
  苏晓叹了口气,把团队目前的困境和几种可能的方案说了出来。
  苏建国听完,沉吟片刻,说道:“爸是个粗人,不懂你们那些高科技护肤品,但做生意、做企业的道理,有些是相通的。
  ‘苏记’能从小摊子做到今天,靠的是产品过硬、口碑积累,还有抓住机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