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殿下,兽王血脉可沟通鸟兽,那位是兽王庄颂家的少庄主。”藏身暗处的凌雪阁弟子悄无声息出来,“颂氏一族已经迁离苍梧故地隐居于秭归北方的群山之中,这些年与外界几乎没有往来,那位少庄主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依旧以为他们的姓氏是‘公页’而非‘颂’。”
  李倓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原来如此。”
  难怪他一时间没有想起来,原来是已经多年没在江湖上出现过的兽王血脉。
  颂氏一族迁居秭归的原因他知道,其中还牵扯到一桩惨案。
  南边的广州是通海夷道,城里番邦人众多,其中一部分结成势力便成了匪寇。
  那些匪寇最初在海上为非作歹,后来渐渐发展成在城里也敢掳掠,广州的官兵将他们逼出广州赶入深山,却意外的让他们发现了藏在深山之中的舜英城。
  开元十八年,也就是十五年前,那群番邦匪寇和山里的原有的贼匪在苍梧附近疯狂劫掠,很快苍梧之野的大小势力便聚集到兽王庄,苍梧君颂同秋将他们的家眷都安置在舜英城中。
  可能是消息有误,也可能是苍梧君一时大意才中了匪寇的调虎离山之计,岭南群侠以颂氏为首抵御匪寇,苍梧君颂同秋却下达了错误的撤离决定以致舜英城老幼尽数冤死。
  自那之后,颂氏便在江湖上失去了立足之地,苍梧百姓、岭南群侠都容不下他们,他们只能背井离乡举族迁离故土。
  颂氏已经十几年没有动静,怎么会有族人忽然出现在扬州?
  李倓敲敲额头,只恨离开长安之前没能将那份神秘的年表全部背下来。
  天书太过重要不能随身携带,偏偏那上面的记录太多,只看一遍没法将所有的事情都刻在脑子里。
  之前看年表的时候将重点放在了皇室和安史之乱上没怎么注意别的,颂氏举族隐居深山的缘由他知道,颂氏为什么重出江湖他是半点也想不起来。
  兽王血脉十几年没在江湖上露面,忽然出现肯定图谋不小,不知道派出来的是谁,那俩傻子该不会被忽悠吧?
  建宁王殿下很不放心,他觉得很有需要跟去看看。
  “殿下,那位少庄主看上去只有十三四岁。”出来回话的凌雪阁弟子小心解释道,“如果没有猜错,他应该是偷偷从家里跑出来的。”
  秭归离扬州太远,具体是怎么回事凌雪阁也没有消息,不过分析情报他们凌雪阁是专业的,应该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南阳王殿下好歹比那位兽王庄少庄主年长四五岁,有他在应该不至于被忽悠。
  李倓招呼廊下的池清川一起出门,同时回道,“那可未必。”
  ……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可能是海上的消息不好传,李俶都到了扬州谢云流还没到。
  广平王大驾光临,别院里告状的告状抱怨的抱怨,还有一个完全不管俩哥哥在干什么一心和他们家大哥分享旅行经历的小家伙,吵吵嚷嚷的让藏身暗处的护卫都忍不住退远了点儿。
  钧天卫和凌雪阁弟子全都心有余悸,不是他们没见识,而是以前真的没见过这种场面。
  李俶笑吟吟带弟弟们进屋说话,他说什么来着,继续待在长安早晚给他压抑出病来,还是得出门散散心才行。
  三个弟弟各说各的,广平王殿下也不制止,直接一心三用听弟弟们叽叽喳喳。
  建宁王殿下有点恼火,“王兄,你到底有没有在听?”
  “在听在听,倓儿说的王兄都记着。”李俶笑道,“朝中局势稍后再说,倒是这扬州的乱象可以消停消停。圣上大概也觉得番邦外族在大唐太过嚣张有伤颜面,特意给了王兄调兵之权。”
  李系耸耸肩,“还是王兄厉害,能光明正大的调兵,前些天在千岛湖我怎么说都没人搭理,最后去大营撒了次泼营中将领才派兵帮忙,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的兵。”
  李佾扯扯他的衣袖,“二哥,安禄山敢派那么多兵过来,应该是提前和附近的主事官员打过招呼了。”
  别说什么偷偷摸摸藏着掖着,一个人两个人还好说,几百人的大营根本藏不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