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27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虽不通算数,但秦念解释得非常清楚。
  倘若是如今的军屯制也就罢了,军户终身为军户,可进行纵比。
  但秦念明显不认可这种终身军户制,说的是五年服役期。
  五年即退役,如何能够纵向对比?
  【秦念:初次划分军屯耕地时,将可供五人耕作的土地编号为1234567890——编号前段应是所在郡县乡的编号方便审阅,班内人员的变动不影响土地编号。五年退役制下, 应保障班内始终为老带新模式, 比如退两人补两人。】
  【朱元璋:……秦皇大才。】
  朱元璋明白固定编号的好处。
  大明的军屯制随着军户的生老病死, 耕地需要不断重新划分。
  这就给了军官豪强吞并土地的机会。
  而这土地编号固定、军卒五年一换的制度,谁敢侵占土地,四比之下无所遁形。
  ………
  老带新模式?
  李世民立即就明白秦念所指:
  八个老兵带两个新兵,能最大程度维系军队的战斗力。
  【嬴政:既然是以十人计军功, 为何只给供五人耕作之地?】
  【秦念:这块地足以供养十人, 精耕细作之下可以产出更多余粮换取军功, 减轻国家养军的压力。军队最重要的是战斗力而不是种地,只给一半的地是为了留出训练的时间。等到国富之时,就该废除军屯制转向全职训练。】
  【嬴政:五年服役制下,军队人数会不断变化。】
  大秦本是耕战制。
  但秦念言“全职训练”,嬴政知道这是与“提升军士待遇”相对。
  若待遇太高, 军卒却将过多时间用于耕作, 这就如同国家雇佣农民种地, 显然不可取。
  既然是等到国富之时,那就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事情。
  只是五年服役制下,军队人数若是超出编号,就应增加军屯地并赋予编号。
  可等到人数不够,这些多出来的编号之地又当如何?
  又怎么确保老带新?
  【秦念:常备军队的数量应当相对固定,适时调整。征兵年龄为18-25之间,就是留出调整的空间,优先自愿参军者,其次为年长者。】
  【嬴政:善。】
  嬴政颔首。
  以军屯制缓解军粮之缺后,秦念所言的五年兵役制就比原本的戍役更适合统一六国后的大秦。
  尤其适用于内地郡县的驻军。
  届时不仅无需供给这部分驻军的粮食,还能将缴纳的粮食就近运往边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