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2 / 4)
【嬴政:朕当以何人为太子?】
见刘彻不语,嬴政就知自己的过错仅止于此。
那就只剩下一个过错——胡亥矫诏登基。
此前刘秀言及扶苏为方士求情,故而被贬去上郡监军蒙恬,此后胡亥矫诏,将其赐死。
嬴政知道自己必是未立扶苏为太子,扶苏才会以为自己被厌弃,因此自尽。
可见扶苏不适合成为储君。
【秦念:公子高不应在候选人之列。】
【嬴政:为何?】
【秦念:因为对于扶苏胡亥以外的其他公子公主,史书只记录了他们是怎么被杀的,我无从得知谁更适合当太子,但祖龙有可能因为偏爱我而选择公子高。】
【嬴政:无需如此。】
嬴政不觉因偏爱秦念,而择高为太子有何不可。
更不能因偏爱秦念,就让高与储君无缘。
【秦念:祖龙,这是我的请求。】
秦念早就想要改变各朝选太子的方式。
当然不能因为人设问题,就让公子高成为大秦太子。
何况在她看来,公子高视至亲重于自身,实在不适合当皇帝。
【嬴政:……可。】
公子高默然。
他知道以陛下对秦念的喜爱,只要她出言请求,自己极有可能成为太子。
现在却因秦念的请求,自己反而与储君之位再无瓜葛。
但他很快就调整好心态。
能为妻儿子女主动赴死,比起自身,他更在意家人。
包括秦念这个不知道多少代以后的后人。
【秦念:在选择太子上,应该让公子公主入各级官学就读,体验科举选官的全过程,甚至去地方就任官职。这个流程走一遍,祖龙就知道谁更适合当太子。】
【嬴政:善。】
【武曌:公主亦当为候选?】
武曌不是反对此事,她的太子就是太平。
但太平是因其四个兄长尽皆无能,才被立为皇储。
始皇帝子嗣众多,秦念却将公主也列入候选,其意义显然不同。
武曌认为此言不能一笔带过。 ↑返回顶部↑
见刘彻不语,嬴政就知自己的过错仅止于此。
那就只剩下一个过错——胡亥矫诏登基。
此前刘秀言及扶苏为方士求情,故而被贬去上郡监军蒙恬,此后胡亥矫诏,将其赐死。
嬴政知道自己必是未立扶苏为太子,扶苏才会以为自己被厌弃,因此自尽。
可见扶苏不适合成为储君。
【秦念:公子高不应在候选人之列。】
【嬴政:为何?】
【秦念:因为对于扶苏胡亥以外的其他公子公主,史书只记录了他们是怎么被杀的,我无从得知谁更适合当太子,但祖龙有可能因为偏爱我而选择公子高。】
【嬴政:无需如此。】
嬴政不觉因偏爱秦念,而择高为太子有何不可。
更不能因偏爱秦念,就让高与储君无缘。
【秦念:祖龙,这是我的请求。】
秦念早就想要改变各朝选太子的方式。
当然不能因为人设问题,就让公子高成为大秦太子。
何况在她看来,公子高视至亲重于自身,实在不适合当皇帝。
【嬴政:……可。】
公子高默然。
他知道以陛下对秦念的喜爱,只要她出言请求,自己极有可能成为太子。
现在却因秦念的请求,自己反而与储君之位再无瓜葛。
但他很快就调整好心态。
能为妻儿子女主动赴死,比起自身,他更在意家人。
包括秦念这个不知道多少代以后的后人。
【秦念:在选择太子上,应该让公子公主入各级官学就读,体验科举选官的全过程,甚至去地方就任官职。这个流程走一遍,祖龙就知道谁更适合当太子。】
【嬴政:善。】
【武曌:公主亦当为候选?】
武曌不是反对此事,她的太子就是太平。
但太平是因其四个兄长尽皆无能,才被立为皇储。
始皇帝子嗣众多,秦念却将公主也列入候选,其意义显然不同。
武曌认为此言不能一笔带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