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嬴政就答:“寡人之国贫,恐不能给也。”
  但他最终还是被顿弱说服,赐其万金。
  之后顿弱东游韩、魏,入其将相,北游于燕、赵而杀李牧。
  顿弱都只是问他要万金,秦念所言“月俸”则远不止万金!
  【秦念:国贫时待遇可以低一点,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加,要达到百姓自愿参军的地步。大秦的军功爵制只适用于未能一统之时,此时已是弊远大于利,稍有不慎就是举世反秦。想要革除弊端并且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就必须尽快改革。】
  【嬴政:说下去。】
  军功爵制的弊端,嬴政当然清楚。
  没有战争就无法获得军功,军卒就无从获得爵位。
  刑徒、戍卒皆无出路,必生祸端。
  嬴政清楚,军功爵制若不改制,他就必须不断发动战争。
  如果没有天幕的出现,大秦必然向北逼退匈奴,向南侵吞百越。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即便得到世界地图,知大地之广袤,距离太远的地方依旧难以攻伐。
  军功爵制施行百余年,牵连无数人的利益,此时不改制,日后更为困难。
  此刻嬴政忽然明白,秦念为何坚称至少声誉前九的君王才能救世。
  大秦需要改革的地方太多,仅军功爵制一事,就绝非普通君王所能改制。
  【秦念:明朝施行军户世袭制,家中整户随军驻屯。军队在卫所屯田,田地由军户种植。军卒兵农兼务,军属务农并作为正军备选。这种军屯制初期做到了不仅无需供给军队军粮,反而可以让屯军交税。】
  【朱元璋:朕已知有军官豪强吞并土地、更有军官私自差遣军卒及家属妨碍农时。】
  朱元璋得知此事,当然是因为那些请罪上书。
  他不知道秦念为什么在提及军功爵制的时候,突然提及大明的军屯制。
  但他知道秦念说话从来不会无的放矢,必有其缘由。
  朱元璋已召开数次朝会商议军屯制的弊端,然而百官皆未能给出根治之法。
  如今秦念主动提起,他当即自道弊端,以求解决之道。
  【秦念:你朝不管屯田是否被强占、也不管是否因天灾人祸减产甚至绝收,都要求屯军上缴定额的粮食。于是越往后,军户逃亡的情况就越严重,军屯制短短几十年就名存实亡,军卒逃亡潮全面爆发。】
  【朱元璋:请秦皇教我。】
  即便知道弊端,朱元璋也没想到他引以为豪的军屯制竟然短短几十年就名存实亡。
  心惊之余,他再次庆幸天幕的出现。
  【秦念:在粮食产量不足的时代,可以施行军屯制,但不能是军民混住。军队耕作的粮食优先自给,余粮上缴国库,可按上缴额度计算军功。】
  秦念此言,是指大明也应施行军功爵制?
  想到军功爵制的弊端是举世反秦,秦朝二世而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