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1 / 3)
官家一想,也同意了。位同四品官的封号,比起此女的贡献来说并不过分。位次也和其父其兄相若,未有超过太多。
若是封个“县主”,位同正二品的话,就算官家点头,司马光也会带头不同意。倘若是郡君的话,就算超出了父弟,在苏轸本人压倒性的功绩前,谁也说不出什么。
这些,则都是扶苏的筹谋了。他当然想一步到位封个县主的。但朝堂上有个司马光,谁都没办法,还不如徐徐图之。
官家也点头同意了:“只是那独门立户是何意啊?”
“哦。”扶苏说:“她想招赘来着。”
官家:“……”
官家能怎么说呢。官家只能尊重祝福。甚至心中暗暗想道:不愧是才及笄就有如此惊天发明女子,脾性果然和别的女子不同。
他就这样硬生生说服了自己。
扶苏的心中松了口气:他赌对了。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官家果然不知道苏轸的婚配情况,不知道她已和人有婚约。如果知道的话,是决计不会同意“独门立户”的说法的。
但木已成舟,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程家就算再不满也只能受着。不然呢,他们总不可能大老远从眉山跑过来,再闹到御前去:官家,你为什么要让我家儿子入赘啊?
倘若真那样做了,扶苏倒也佩服他们。
官家以为,这就是封赏的全部。一次御前奏对,一个郡君封号。一个得名声,一个拿俸禄。属于是面子里子都有了,怎么看都很妥当。
但他瞧着扶苏的话似乎还没说完,试探性地又问了一句:“然后呢?”
“哦,儿臣还打算让《求知报》给她来一期头条专访来着。”扶苏眨着眼说道。
头条?专访?
官家瞪大了双眼。
《求知报》的发行规模,现在已经大到不可言说。它的头条,也只有国家大事才能上了。结果肃儿说,他要让一个毫无功名、云英未嫁的女子登上头条?
苏轸的功绩,并非寻常女子可得,所以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朕还没登上过呢。
仁宗突然觉得有点泛酸。
他定定看了扶苏一会儿,又别开了眼睛。要不是肃儿今年才九岁,而那苏轸业已十五有余,他一定会多想许多的。
“未来,若有其他匠人,发明了足以造福苍生的工巧之物,我也打算让他们登一次《求知报》,以示激励之意。”扶苏说。
这是他能想到的,最直接的激励理科发展的法门了。把自然科学、机械原理纳入科举,显然短时间做不到。
那就给名声。
扬名天下的诱惑,天下没几个人能抵挡得住。也许有部分工匠可能是i人,但在长期重文轻理的环境下,他们或多或少会遭受打压,都会有证明自己的心思。
扶苏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仁宗:“今日有效率高三倍的织机问世,来日未必没有产量高三倍的良种、效率高三倍的农具啊。”
仁宗:“……”
那将是怎样的盛世啊?
官家不得不可耻地承认,他心动了,而且是十分心动。心中最后一点疑云也尽数散去。他摆了摆手:“你既然想好了,就只管去做吧。”
扶苏分外明快地拱手:“儿臣遵旨!”
说完,他就迈着悠悠然的步伐,走出了垂拱殿的大门。官家凝视着他的背影,嘴角不自觉扬起一抹笑意:罢了罢了反正到了最后,事实总会证明,他儿子是对的。 ↑返回顶部↑
若是封个“县主”,位同正二品的话,就算官家点头,司马光也会带头不同意。倘若是郡君的话,就算超出了父弟,在苏轸本人压倒性的功绩前,谁也说不出什么。
这些,则都是扶苏的筹谋了。他当然想一步到位封个县主的。但朝堂上有个司马光,谁都没办法,还不如徐徐图之。
官家也点头同意了:“只是那独门立户是何意啊?”
“哦。”扶苏说:“她想招赘来着。”
官家:“……”
官家能怎么说呢。官家只能尊重祝福。甚至心中暗暗想道:不愧是才及笄就有如此惊天发明女子,脾性果然和别的女子不同。
他就这样硬生生说服了自己。
扶苏的心中松了口气:他赌对了。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官家果然不知道苏轸的婚配情况,不知道她已和人有婚约。如果知道的话,是决计不会同意“独门立户”的说法的。
但木已成舟,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程家就算再不满也只能受着。不然呢,他们总不可能大老远从眉山跑过来,再闹到御前去:官家,你为什么要让我家儿子入赘啊?
倘若真那样做了,扶苏倒也佩服他们。
官家以为,这就是封赏的全部。一次御前奏对,一个郡君封号。一个得名声,一个拿俸禄。属于是面子里子都有了,怎么看都很妥当。
但他瞧着扶苏的话似乎还没说完,试探性地又问了一句:“然后呢?”
“哦,儿臣还打算让《求知报》给她来一期头条专访来着。”扶苏眨着眼说道。
头条?专访?
官家瞪大了双眼。
《求知报》的发行规模,现在已经大到不可言说。它的头条,也只有国家大事才能上了。结果肃儿说,他要让一个毫无功名、云英未嫁的女子登上头条?
苏轸的功绩,并非寻常女子可得,所以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朕还没登上过呢。
仁宗突然觉得有点泛酸。
他定定看了扶苏一会儿,又别开了眼睛。要不是肃儿今年才九岁,而那苏轸业已十五有余,他一定会多想许多的。
“未来,若有其他匠人,发明了足以造福苍生的工巧之物,我也打算让他们登一次《求知报》,以示激励之意。”扶苏说。
这是他能想到的,最直接的激励理科发展的法门了。把自然科学、机械原理纳入科举,显然短时间做不到。
那就给名声。
扬名天下的诱惑,天下没几个人能抵挡得住。也许有部分工匠可能是i人,但在长期重文轻理的环境下,他们或多或少会遭受打压,都会有证明自己的心思。
扶苏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仁宗:“今日有效率高三倍的织机问世,来日未必没有产量高三倍的良种、效率高三倍的农具啊。”
仁宗:“……”
那将是怎样的盛世啊?
官家不得不可耻地承认,他心动了,而且是十分心动。心中最后一点疑云也尽数散去。他摆了摆手:“你既然想好了,就只管去做吧。”
扶苏分外明快地拱手:“儿臣遵旨!”
说完,他就迈着悠悠然的步伐,走出了垂拱殿的大门。官家凝视着他的背影,嘴角不自觉扬起一抹笑意:罢了罢了反正到了最后,事实总会证明,他儿子是对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