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2 / 3)
耶律重元:“?”
你们的关注点是不是哪里不对?你们给他塑像,难道仅仅因为长得好吗?
就连他自己也被行人们带歪了。在不久的将来,他终于来到宋国都城汴京,看到那位传说中的太子之时,就忍不住盯着他糯乎乎的脸。
这也不是很可……不,这明明比祠堂里那个雕像可爱多了!
-----------------------
作者有话说:居然真的有人才对了![撒花][撒花][撒花]
明日欢度国庆,休息一天!本章给大家发红包![撒花][撒花][撒花]
第148章
耶律重元看到大宋太子真人之后的种种疑虑且留待后话, 现在摆在他更重要的问题是,这宋太子到底如何短短时间做到,能让云州百姓心甘情愿为它塑像、俯首祭拜的。
他在朝中坐稳了皇太弟的位置, 自然也不是傻子, 能看得出来,宋国的云州官员把他们辽国使节团带到此地, 既是一种无声的炫耀, 又是一种隐晦的示威。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示威到底是名副其实, 还是狐假虎威呢?
他迅速整理好了表情, 像寻常途经的游客般凑到人堆中去,面上挂起了好奇的微笑:“敢问诸位, 你们口中的‘小贵人’就是这雕像上的人物吗?你们缘何要祭拜他?”
方才还在谈笑打趣的人群被吓了一跳。他们纷纷侧目看向耶律重元:“你不是云州人吧?辽国来的?”
耶律重元心里一咯噔。
明明你们半年前也是辽国的。
他面上微笑不变:“是。”
“我这位朋友刚从涿州来, 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呢。你们就好好给他介绍介绍吧!”苏轼立刻看穿了耶律重元的打算,也凑上前去, 笑眯眯地说道。
他仍是少年人的身量,长得也面善, 比长相显粗犷的耶律重元好接近多了。人群们瞬间打消了疑虑, 热心地你一言我一语讲起了扶苏的功绩, 和这间祠堂的来历。
耶律重元被迫听了整整一刻钟敌对国家太子的彩虹屁,听得脑袋都要晕了。什么智取蜂窝煤呀,勇斗张家人呀。有的还像近古的故事, 有的已经接近了传说级别, 不似真人。
别的不说, 世界上怎么会有有比木柴还好烧的燃料呢!明珠蒙尘了那么久,居然被这宋太子火眼金睛发现,还点石成金了?
耶律重元刚在心中哂笑了声, 忽然觉得有哪里不对。等等,他们刚才在官衙里,是不是提到过烧炭的问题?苏轼说了句“主要是烧得起”,该不是因为这个吧?
他脸色忽然变得古怪,目光直指苏轼。后者好像能猜到他在想什么一样,点了下头:“就是殿下发现的。”
“只是怎么发现的,就不能告诉你了。”
顺着这二人的话,人群也议论了一阵子。
“俺们村子全活了下来,没一个冻死的,畜生们也活得好好的,全靠的它。”
“你们还给畜生棚子里烧煤?真有钱!”
“我倒是想啊!一往牛棚子里放火,它们就怕得不行,快蹬到人身上来了。又怕烟子熏死它们,只能把牛擦一擦,接到院子里放着。”
这又是超出耶律重元理解的话了。在他的认知里,辽国境内每逢冬日下雪天,大片人和畜生冻死饿死才是正常的。哪有那么多柴、那么多炭可烧呢?就连他们王庭,也挨不住冬天,只能靠南迁躲避寒冷。
可他们说……
人在大脑宕机的时候,是会搁置议程,处理下一个指令的。耶律重元张了张嘴,短暂关机后再度重启:“那你们说的,他抓住本地的豪强,挨个清算的事情……” ↑返回顶部↑
你们的关注点是不是哪里不对?你们给他塑像,难道仅仅因为长得好吗?
就连他自己也被行人们带歪了。在不久的将来,他终于来到宋国都城汴京,看到那位传说中的太子之时,就忍不住盯着他糯乎乎的脸。
这也不是很可……不,这明明比祠堂里那个雕像可爱多了!
-----------------------
作者有话说:居然真的有人才对了![撒花][撒花][撒花]
明日欢度国庆,休息一天!本章给大家发红包![撒花][撒花][撒花]
第148章
耶律重元看到大宋太子真人之后的种种疑虑且留待后话, 现在摆在他更重要的问题是,这宋太子到底如何短短时间做到,能让云州百姓心甘情愿为它塑像、俯首祭拜的。
他在朝中坐稳了皇太弟的位置, 自然也不是傻子, 能看得出来,宋国的云州官员把他们辽国使节团带到此地, 既是一种无声的炫耀, 又是一种隐晦的示威。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示威到底是名副其实, 还是狐假虎威呢?
他迅速整理好了表情, 像寻常途经的游客般凑到人堆中去,面上挂起了好奇的微笑:“敢问诸位, 你们口中的‘小贵人’就是这雕像上的人物吗?你们缘何要祭拜他?”
方才还在谈笑打趣的人群被吓了一跳。他们纷纷侧目看向耶律重元:“你不是云州人吧?辽国来的?”
耶律重元心里一咯噔。
明明你们半年前也是辽国的。
他面上微笑不变:“是。”
“我这位朋友刚从涿州来, 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呢。你们就好好给他介绍介绍吧!”苏轼立刻看穿了耶律重元的打算,也凑上前去, 笑眯眯地说道。
他仍是少年人的身量,长得也面善, 比长相显粗犷的耶律重元好接近多了。人群们瞬间打消了疑虑, 热心地你一言我一语讲起了扶苏的功绩, 和这间祠堂的来历。
耶律重元被迫听了整整一刻钟敌对国家太子的彩虹屁,听得脑袋都要晕了。什么智取蜂窝煤呀,勇斗张家人呀。有的还像近古的故事, 有的已经接近了传说级别, 不似真人。
别的不说, 世界上怎么会有有比木柴还好烧的燃料呢!明珠蒙尘了那么久,居然被这宋太子火眼金睛发现,还点石成金了?
耶律重元刚在心中哂笑了声, 忽然觉得有哪里不对。等等,他们刚才在官衙里,是不是提到过烧炭的问题?苏轼说了句“主要是烧得起”,该不是因为这个吧?
他脸色忽然变得古怪,目光直指苏轼。后者好像能猜到他在想什么一样,点了下头:“就是殿下发现的。”
“只是怎么发现的,就不能告诉你了。”
顺着这二人的话,人群也议论了一阵子。
“俺们村子全活了下来,没一个冻死的,畜生们也活得好好的,全靠的它。”
“你们还给畜生棚子里烧煤?真有钱!”
“我倒是想啊!一往牛棚子里放火,它们就怕得不行,快蹬到人身上来了。又怕烟子熏死它们,只能把牛擦一擦,接到院子里放着。”
这又是超出耶律重元理解的话了。在他的认知里,辽国境内每逢冬日下雪天,大片人和畜生冻死饿死才是正常的。哪有那么多柴、那么多炭可烧呢?就连他们王庭,也挨不住冬天,只能靠南迁躲避寒冷。
可他们说……
人在大脑宕机的时候,是会搁置议程,处理下一个指令的。耶律重元张了张嘴,短暂关机后再度重启:“那你们说的,他抓住本地的豪强,挨个清算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