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春潮 第74节(1 / 4)
医者凝神诊脉良久,缓缓收手道:“陛下此症,确与老朽不久前诊治的那位患者一般无二。此病虽凶险,却非绝症。若依老朽之法调治,半年可见好转,不出一年便能根治。”
“能根治?”陆瑜不太相信。
大太监已喜形于色,激动地道:“陛下,这真是天大的喜讯!您的病终于有救了?”
许是病痛折磨太久,又或是
曾亲眼目睹母亲被同样的病症夺去性命,陆瑜始终不敢深信自己真能痊愈。
大太监见他沉默不语,又红着眼眶劝道:“陛下,这次是真的有希望了啊!”
陆瑜听到“希望”二字,神色微动。静默良久,却只是淡淡一笑:“朕这一生,经历过太多次所谓的‘希望’。可每一次,最终都化作失望。如今……又怎敢再轻易奢求?”
希望愈盛,失望便愈痛。
他早已不敢再抱什么希望了。
——
沈识因走出宫门,远远便见二哥在宫墙外焦急等候。见她出来,二哥急忙迎上前,一看妹妹的神色便知事情不妙。
“二哥。”沈识因急急问道,“你方才托人打听的消息如何?”
二哥沈意林神色凝重地摇了摇头:“方才我遇见几位刚下朝的大臣,都说情况确实严重。步将军事后亲自去过现场,见那情形也大为震惊。琉璃窑爆炸后引发大火,经他查证,当初上报的并无虚言。”
“当时被困在窑中的人,恐怕无一幸免。并且四周所有通路当时都被阻断,参与剿匪的队伍里,并未发现陆呈辞等人的踪迹。他私下安置的那些兵马也在途中遭遇伏击,从现场打斗痕迹来看,他们当时受到了重重围剿。”
“这般情形……”沈意林叹息道,“即便侥幸未死,只怕也凶多吉少。”
沈识因听后垂首沉默良久,默默往前走去。
宫门前这条小径,那日陆呈辞将她从宫中接出时,二人走过。如今才过去多少时日,他们真正相守的日子屈指可数,人就这样生死未卜了。难道就要这样天人永隔了吗?
沈意林见她精神恍惚,在一旁不断宽慰,可她知道,不见到人,说什么都是徒然。
登上马车时,她忽然想起什么,转头问道:“二哥可曾见过宫中有种金色印章?纹样很是特别。”
“金色印章?”沈意林沉吟片刻,“如今朝中与各部各司一律用朱砂印,倒不曾见过金色的。不过听父亲提起过,约莫是两朝前,有过金印,但那是宫廷内用之物,极少流传在外。”
“意思是两朝之前确实用过?”沈识因问道,“可为何如今还会有这种金印?而且那印章的形制,似乎与寻常官印大不相同。”
沈意林不解问道:“妹妹怎的突然问起这个?”
沈识因回道:“那日我在姨母家,恰见有人递给江絮一封信。信封上盖的正是金色印章,纹样颇为奇特,可惜未等我看清,他便将信塞进了衣袖,似是极为机密。送信人还说,是‘那头的人’送来的急信。”
她蹙眉沉吟:“那头的人……二哥你说,江絮是否藏着什么隐秘?”
沈意林神色渐肃:“或许。不如我这些时日便多派些人手,仔细留意江旭的动向。”
沈识因:“有劳二哥了。朝中这些官员,还望二哥多加留意,但愿能早日寻到陆呈辞。”
沈意林温声劝慰:“妹妹放心,你也莫要太过伤怀。”
沈识因道:“二哥不必担心。只要一日未见他的尸身,我决不会相信他已离世。”
——
夜色如墨,朔风卷着血腥气掠过山谷。 ↑返回顶部↑
“能根治?”陆瑜不太相信。
大太监已喜形于色,激动地道:“陛下,这真是天大的喜讯!您的病终于有救了?”
许是病痛折磨太久,又或是
曾亲眼目睹母亲被同样的病症夺去性命,陆瑜始终不敢深信自己真能痊愈。
大太监见他沉默不语,又红着眼眶劝道:“陛下,这次是真的有希望了啊!”
陆瑜听到“希望”二字,神色微动。静默良久,却只是淡淡一笑:“朕这一生,经历过太多次所谓的‘希望’。可每一次,最终都化作失望。如今……又怎敢再轻易奢求?”
希望愈盛,失望便愈痛。
他早已不敢再抱什么希望了。
——
沈识因走出宫门,远远便见二哥在宫墙外焦急等候。见她出来,二哥急忙迎上前,一看妹妹的神色便知事情不妙。
“二哥。”沈识因急急问道,“你方才托人打听的消息如何?”
二哥沈意林神色凝重地摇了摇头:“方才我遇见几位刚下朝的大臣,都说情况确实严重。步将军事后亲自去过现场,见那情形也大为震惊。琉璃窑爆炸后引发大火,经他查证,当初上报的并无虚言。”
“当时被困在窑中的人,恐怕无一幸免。并且四周所有通路当时都被阻断,参与剿匪的队伍里,并未发现陆呈辞等人的踪迹。他私下安置的那些兵马也在途中遭遇伏击,从现场打斗痕迹来看,他们当时受到了重重围剿。”
“这般情形……”沈意林叹息道,“即便侥幸未死,只怕也凶多吉少。”
沈识因听后垂首沉默良久,默默往前走去。
宫门前这条小径,那日陆呈辞将她从宫中接出时,二人走过。如今才过去多少时日,他们真正相守的日子屈指可数,人就这样生死未卜了。难道就要这样天人永隔了吗?
沈意林见她精神恍惚,在一旁不断宽慰,可她知道,不见到人,说什么都是徒然。
登上马车时,她忽然想起什么,转头问道:“二哥可曾见过宫中有种金色印章?纹样很是特别。”
“金色印章?”沈意林沉吟片刻,“如今朝中与各部各司一律用朱砂印,倒不曾见过金色的。不过听父亲提起过,约莫是两朝前,有过金印,但那是宫廷内用之物,极少流传在外。”
“意思是两朝之前确实用过?”沈识因问道,“可为何如今还会有这种金印?而且那印章的形制,似乎与寻常官印大不相同。”
沈意林不解问道:“妹妹怎的突然问起这个?”
沈识因回道:“那日我在姨母家,恰见有人递给江絮一封信。信封上盖的正是金色印章,纹样颇为奇特,可惜未等我看清,他便将信塞进了衣袖,似是极为机密。送信人还说,是‘那头的人’送来的急信。”
她蹙眉沉吟:“那头的人……二哥你说,江絮是否藏着什么隐秘?”
沈意林神色渐肃:“或许。不如我这些时日便多派些人手,仔细留意江旭的动向。”
沈识因:“有劳二哥了。朝中这些官员,还望二哥多加留意,但愿能早日寻到陆呈辞。”
沈意林温声劝慰:“妹妹放心,你也莫要太过伤怀。”
沈识因道:“二哥不必担心。只要一日未见他的尸身,我决不会相信他已离世。”
——
夜色如墨,朔风卷着血腥气掠过山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