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桓绝剑’纵然在十二年前名动天下, 但是也只是因它是谢怀襟的佩剑, 有‘白衣修罗’的名望加持, 才位列天下名剑之中。
  谢怀襟此人, 虽出身皇室,生平却不喜奢华,不好名物, 一袭白衣, 两袖清风。其身上唯有两件绝品,一是所穿的白衣‘无极雪甲’,一是不离身的长剑‘桓绝’。
  ‘桓绝’剑料陨铁出自岱宗泰山,经天下第一铸剑大师锻造, 利可切金,韧能断玉。
  后来此剑随着谢怀襟的离世, 便销声匿迹十载。
  如今重出江湖, 大家虽激荡万分, 纷纷想将此剑收入囊中, 但也自知自己永远比不上它的原主人。
  这样一柄剑, 若是落入自己之手, 此后难免不会被人明里暗里拿来和谢怀襟相比, 说不清到底是荣是辱, 是福是祸。
  况且, 当世名剑中排名第一的,也仅价值白银万两而已。
  万两黄金,买一件珠玉在前的人的遗物,非但不能超越原主,反而还易生事端。
  大家各怀心思,暗自盘算着,场面异常安静。
  任光阴看着台上的桓绝,脑中浮现昨夜与悟清明交谈的场景。
  他说明日琳琅会上,有柄剑,名‘桓绝’。
  悟清明眉头一动,袖中的手紧紧握拢,复又松开,诸多情绪化为一声轻笑:“原来它还在。”
  “持有桓绝的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伯,他说这剑是早年间在青灯镇收购药材,在镇里的当铺买的。你的剑怎么会流落在当铺里?”
  青灯镇位于囿氏山山脚,囿氏山乃连霄山脉中的一支小山岭,连霄山脉以右为江南道,以左为西南道。
  面对着他这个挚友,悟清明才说了自己‘殒命西南道’的真相:
  和史上王朝众多的手足相残类似,一切都源于那个“储君之位”。
  定安元年,十一月半,朝廷收到一则密报,内容是西南道节度使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谢元诃想趁此时机历练小儿子谢怀初,便拨了五万大军,命谢怀襟陪他同行。
  因此,谢怀襟只带了自己的十二位亲信随行。
  此行颇为顺畅,但在归途,他遭遇同父异母弟弟谢怀初的暗算。
  暗算手段并不高明,仅是最防不胜防的方法,在他与十二个亲信的饮食中下了鹤顶红。
  偏偏是如此不值一提的伎俩,偏偏是如此亲近的兄弟,才令谢怀襟毫无防备,令谢怀初得逞。
  得逞的谢怀初自然知道自己的兄长多么厉害,兴许是怕他们死得不够透彻,又将他们的尸首逐一抛下悬崖。
  若非谢怀襟当年因赈灾江州,得到柳旋复送的一份谢礼——一卷《柳叶内经》,他闲时按照医经所书,结合自己的内功心法炼制出一套能抵御众多毒物的功法‘明河翻雪’,他早已命丧黄泉。
  只是毒药虽未立刻要了他的命,但却引发了他战时的旧伤,一人一剑,无法敌过谢怀初手下众多高手的围击,身负重伤,坠入山崖。
  后来他听到的朝廷当年发出的追封诏令,大概知道谢怀初的举措和谎言,他捏造了一个“谢怀襟突发瘟疫去世”的事件,不得已在途中将他们的尸体烧毁,为避免扩散。
  自古西南道,瘴气多如雨。
  所以他们的父亲,在见不到他尸首的情况下,会信了谢怀初的一面之词,褒奖他的功绩,宣判他的死亡。
  悟清明说的时候,声音和容色都品不出什么仇恨和愤然,他很平静,平静地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谁知命不该绝。
  醒来的时候,他内力尽失,落在一处荒野无人、鸟兽绝迹的地方,他靠着滔天恨意撑住一口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