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3 / 3)
“蔺衡走的这一步,狠就狠在,他不仅要拦我的路,还要让这条路的尽头永远铺满洗不掉的泥污。”
摧信回握住他,力道加重了几分。
这便是无声地表明了态度,无论前路如何,他都会陪殿下一同走下去。
到了现下的局面,若不冲着那个位置去是不可能的,事态发展根本由不得谁自作主张。
皇权之下没有仁慈与情分,殷无烬与殷长澜之间也从未有过信任关系的建立,立场相对,利益自然也有所冲突,随着时间推移,矛盾与问题会显现得越来越多。
如此,便总有一天会兵刃相向,谁也不敢轻易将主动权相让,否则将不知那柄悬着的刀何时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唯有各凭本事,定鼎乾坤。
第31章 为臣(31)
殷长澜在太师府的灵堂里守了足有半月。
府外的风声一日紧过一日, 有门生故吏偷偷来劝,说陛下虽未明言,但三殿下监国的频次越来越高, 钦天监已开始择选吉日,种种迹象都在往最不利的方向倾斜。
他们恳请大皇子借民间请愿的声势, 联合宗室施压,哪怕兵行险招,也要争回那本该属于他的位置。
可殷长澜始终没有回应。
他每日只做三件事:焚香, 添灯,对着先生的灵位静坐。
那双素来沉稳的眼眸里, 不见悲愤,也不见焦灼,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仿佛府外的储位之争、朝野动荡,都与他无关。
直到那道封王赐地的旨意送到灵堂时,他才缓缓站起身。
“臣,领旨谢恩。”
他接旨的动作行云流水, 没有丝毫迟疑。
三日后,殷长澜自请离京。
这一举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谁也不知道这位大殿下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是当真心甘情愿远离是非,又或是另有长远谋算, 无人能猜透。
没有仪仗,只带了少数随从,路上百姓夹道,还有人举着写满“正统”的木牌跪在路中,他却始终没有掀开车帘。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 发出沉闷的声响,渐渐消失在远方。
而那份遗奏早已传遍天下,质疑声像附骨之疽,即便殷长澜退了,那些声音也从未停过。
宗室之人按兵不动,朝臣们各怀心思,民间的议论更是像野草一样疯长。 ↑返回顶部↑
摧信回握住他,力道加重了几分。
这便是无声地表明了态度,无论前路如何,他都会陪殿下一同走下去。
到了现下的局面,若不冲着那个位置去是不可能的,事态发展根本由不得谁自作主张。
皇权之下没有仁慈与情分,殷无烬与殷长澜之间也从未有过信任关系的建立,立场相对,利益自然也有所冲突,随着时间推移,矛盾与问题会显现得越来越多。
如此,便总有一天会兵刃相向,谁也不敢轻易将主动权相让,否则将不知那柄悬着的刀何时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唯有各凭本事,定鼎乾坤。
第31章 为臣(31)
殷长澜在太师府的灵堂里守了足有半月。
府外的风声一日紧过一日, 有门生故吏偷偷来劝,说陛下虽未明言,但三殿下监国的频次越来越高, 钦天监已开始择选吉日,种种迹象都在往最不利的方向倾斜。
他们恳请大皇子借民间请愿的声势, 联合宗室施压,哪怕兵行险招,也要争回那本该属于他的位置。
可殷长澜始终没有回应。
他每日只做三件事:焚香, 添灯,对着先生的灵位静坐。
那双素来沉稳的眼眸里, 不见悲愤,也不见焦灼,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仿佛府外的储位之争、朝野动荡,都与他无关。
直到那道封王赐地的旨意送到灵堂时,他才缓缓站起身。
“臣,领旨谢恩。”
他接旨的动作行云流水, 没有丝毫迟疑。
三日后,殷长澜自请离京。
这一举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谁也不知道这位大殿下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是当真心甘情愿远离是非,又或是另有长远谋算, 无人能猜透。
没有仪仗,只带了少数随从,路上百姓夹道,还有人举着写满“正统”的木牌跪在路中,他却始终没有掀开车帘。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 发出沉闷的声响,渐渐消失在远方。
而那份遗奏早已传遍天下,质疑声像附骨之疽,即便殷长澜退了,那些声音也从未停过。
宗室之人按兵不动,朝臣们各怀心思,民间的议论更是像野草一样疯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