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病弱将军后(双重生) 第75节(2 / 4)
李清祥喘了口气,“简卿是朕的肱骨之臣,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大才,这种下人才做的活,简卿来做,不合适啊。”他说道,他知道目前简东山在朝中风大,他琢磨着要不要暂时遂了他的意,将首辅之位给他,然后日后再慢慢削他的权势。
“没什么不合适的。”简东山的手靠了过来,将一勺汤喂进了他的嘴里,看着他咽了下去,然后又接着喂了起来。
“这不是屈折了爱卿吗?”李清祥在嘴里品了品,的确是大补的汤药,便喝了下去,如果简东山为了讨好自己能做到这个地步,好像接下来用他也未尝不可啊,他在心里想着。
“于情于理,都是合适的。”简东山笑着说,“从礼法上来说,君者,父也,您是我们天下人的父亲,父亲有病,自然应该尽心服侍,于情来说,陛下关照忧心臣多年,臣也是知道的。”
李清祥慢慢地喝着,简东山喂的很仔细。
“如果陛下怕臣觉得此事是折辱而怀恨在心,那大可不必,”简东山笑了起来,“臣和陛下就算不是君臣,陛下有疾,臣来服侍也是应当顺理。”
李清祥眨了眨眼睛,疑惑地看向了简东山。
而青年的嘴角依旧噙着一抹谦卑有礼的微笑,他抬起了眼睛,看向了李清祥,李清祥突然觉得他和平日里那个老辣圆滑不甚正经的礼部尚书变得截然不同了,有什么东西被剥了下去,就像是浮在水上的油被撇去了。
“怎么了?”青年依旧是礼貌地笑着,“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吗?”
“五叔。”他亲切地唤道。
第95章
李开平是文通太子唯一的孩子, 可以说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
他们都说,从出生开始, 就注定了他此生不同凡响。
现在看看,的确是挺不同凡响的,别人也许几辈子都遇不到的事情,他短短三十年就遇到了一遍。
据说他母亲曾私下里给了先生些银钱,让那人说实话,他这辈子到底是吉是凶,那老者把一副养的颇为仙风道骨的胡须都捻断了几根,才憋出一句,大概不会很顺遂。
父亲闻言陷入了若有所思的沉默,二叔倒是笑了起来。
“不顺遂好啊, ”他把李开平高高地举了起来, “至少不凡。”
“一生顺遂是庸人。”李清懿笑着说。
“老话怎么说的来着, ”孩子在他的抛举咯咯笑了起来, “能耐天磨真好汉,不着人嫉是庸才。”
“做不做好汉也没有那么重要吧。”父亲忍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
也不知道他现在算不算好汉, 李开平想。
他度过了很快活的十几年,每天只要读书和跟着父亲办事就好了, 他那时太天真也太幼稚了,对暗处的目光无知无觉, 对人心也并无多思。
父亲总是觉得他还小, 他还有时间去理解x这些。
一贯思虑周全的父亲, 也总有大意和失察的时候。
更何况凶手一直就蛰伏在他的身侧,几乎可以称得上朝夕相见的度过了二十年,有个词叫做熟视无睹,如果每天都能看见, 那么很容易就放下了警惕,这个人对你来说就像一件家具,或者一个早习惯了的摆件,你不会觉得一个家具会突然跳起来攻击你的。
所以他想到了最好的藏身之处,就是在朝堂之中,他就呆在京中,呆在李清祥的身边,像个普通的官吏一样,工作,晋升,上朝,面圣。
这是你教给我的。
既然你成功了,那么我也试试吧。
闻言坐在对面的少年愣了一下,李开平被父亲安排投奔了九江简家,前朝时和李家素有仇怨的九江简家在乱世之中受创颇大,据说是招了山匪,全家上下死的只剩下了当时在外面办事的简老大人,和被孙子藏在衣柜里的重孙子。
当然,这不是什么不幸,而是李清祥的谋划,他本想用这件事在父兄面前立功,但是看到李清阳不计前嫌地接济了简老大人之后闭上了嘴巴。 ↑返回顶部↑
“没什么不合适的。”简东山的手靠了过来,将一勺汤喂进了他的嘴里,看着他咽了下去,然后又接着喂了起来。
“这不是屈折了爱卿吗?”李清祥在嘴里品了品,的确是大补的汤药,便喝了下去,如果简东山为了讨好自己能做到这个地步,好像接下来用他也未尝不可啊,他在心里想着。
“于情于理,都是合适的。”简东山笑着说,“从礼法上来说,君者,父也,您是我们天下人的父亲,父亲有病,自然应该尽心服侍,于情来说,陛下关照忧心臣多年,臣也是知道的。”
李清祥慢慢地喝着,简东山喂的很仔细。
“如果陛下怕臣觉得此事是折辱而怀恨在心,那大可不必,”简东山笑了起来,“臣和陛下就算不是君臣,陛下有疾,臣来服侍也是应当顺理。”
李清祥眨了眨眼睛,疑惑地看向了简东山。
而青年的嘴角依旧噙着一抹谦卑有礼的微笑,他抬起了眼睛,看向了李清祥,李清祥突然觉得他和平日里那个老辣圆滑不甚正经的礼部尚书变得截然不同了,有什么东西被剥了下去,就像是浮在水上的油被撇去了。
“怎么了?”青年依旧是礼貌地笑着,“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吗?”
“五叔。”他亲切地唤道。
第95章
李开平是文通太子唯一的孩子, 可以说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
他们都说,从出生开始, 就注定了他此生不同凡响。
现在看看,的确是挺不同凡响的,别人也许几辈子都遇不到的事情,他短短三十年就遇到了一遍。
据说他母亲曾私下里给了先生些银钱,让那人说实话,他这辈子到底是吉是凶,那老者把一副养的颇为仙风道骨的胡须都捻断了几根,才憋出一句,大概不会很顺遂。
父亲闻言陷入了若有所思的沉默,二叔倒是笑了起来。
“不顺遂好啊, ”他把李开平高高地举了起来, “至少不凡。”
“一生顺遂是庸人。”李清懿笑着说。
“老话怎么说的来着, ”孩子在他的抛举咯咯笑了起来, “能耐天磨真好汉,不着人嫉是庸才。”
“做不做好汉也没有那么重要吧。”父亲忍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
也不知道他现在算不算好汉, 李开平想。
他度过了很快活的十几年,每天只要读书和跟着父亲办事就好了, 他那时太天真也太幼稚了,对暗处的目光无知无觉, 对人心也并无多思。
父亲总是觉得他还小, 他还有时间去理解x这些。
一贯思虑周全的父亲, 也总有大意和失察的时候。
更何况凶手一直就蛰伏在他的身侧,几乎可以称得上朝夕相见的度过了二十年,有个词叫做熟视无睹,如果每天都能看见, 那么很容易就放下了警惕,这个人对你来说就像一件家具,或者一个早习惯了的摆件,你不会觉得一个家具会突然跳起来攻击你的。
所以他想到了最好的藏身之处,就是在朝堂之中,他就呆在京中,呆在李清祥的身边,像个普通的官吏一样,工作,晋升,上朝,面圣。
这是你教给我的。
既然你成功了,那么我也试试吧。
闻言坐在对面的少年愣了一下,李开平被父亲安排投奔了九江简家,前朝时和李家素有仇怨的九江简家在乱世之中受创颇大,据说是招了山匪,全家上下死的只剩下了当时在外面办事的简老大人,和被孙子藏在衣柜里的重孙子。
当然,这不是什么不幸,而是李清祥的谋划,他本想用这件事在父兄面前立功,但是看到李清阳不计前嫌地接济了简老大人之后闭上了嘴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