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3)
——正是陆怀远。
“草民陆怀远,叩见陛下。”
这事还没完没了了。
明淳帝已有些不耐,微微蹙眉,略一抬手道:“平身。你有何要禀?”
陆怀远于是将索文之事尽数禀上,说到“来人自称是春闱主考官汪大人的门生”时,原本一副事不关己姿态站在列内的汪与寿顿时大惊,立刻站了出来,一副被污了清誉要以头撞柱的架势。
“陛下明鉴!老臣对此事毫不知情!这些年来,老臣日夜殚精竭虑,唯恐有负圣恩。辅佐朝政从不敢有半分懈怠……”
眼见着他又要开始长篇大论,明淳帝眉心跳了跳,及时打断道:“好了。且听陆怀远说完,朕自会有定夺。”
陆怀远隐去象牙牌和温谢二人的参与,接着道:“草民恐被秦牧其人杀人灭口,于是早早就去城外躲避,是以大理寺当日没能成功带回草民。”
“而后草民听说大理寺卿薛大人持身清正,便鼓起勇气向他禀明了此事,从薛大人处借了搜查令,从秦牧府中搜出了此物。”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来几张宣纸,弯腰递给德全。
明淳帝边接过边抬眼,目光如炬,问道:“意思是,薛爱卿,你早就知道此事内情?”
薛平从他说到向自己借搜查令的时候瞳孔便骤缩,正欲反驳,余光却瞥到队列中偷偷朝他使眼色的儿子,顿时了然,老脸一抽,心梗的同时又无可奈何。
儿女都是债啊……
他心一横,躬身道:“陛下恕罪。陆怀远的确曾来找臣借调搜查令。臣见他言辞恳切,便半信半疑的借出去了。谁知此后他便再未出现过。臣便也只得暂时搁置,按照原本的思路继续查下去。”
明淳帝也不知信了几分,扫了一眼陆怀远递上来的书稿,陆怀远适时解释道:
“陛下,此为在下创作《惜春赋》的手稿,也就是当时交与索文之人的那篇文章,在秦牧房中搜得。当时在场的秦家下人皆可作证。陛下若仍有疑虑,可请书判前来校验字迹。”
越听越满头虚汗的工部尚书秦江终是也坐不住了,学着汪与寿的架势扑出来,老泪纵横地跪道:“陛下,老臣亦是不知情啊!此事尽是我那胆大包天的逆子一人所为……”
“够了。一个两个的,成何体统!”明淳帝被这东一出西一出的闹得头疼,怒喝一声。
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原是简简单单的书生谣诼案,竟牵出一帮意欲科举舞弊的世家子。
朝堂里好些家中有子嗣要参加今科会试发老臣此刻都屏了气,生怕自家不成器的儿子也有参与其中。
明淳帝震怒,却很快从千丝万缕的信息中抓出了最后的疑点:
“陆怀远,你既已搜到证据,为何不回禀大理寺?又是如何与找到谢卿身上去的?”
陆怀远道:“陛下有所不知。谢大人与在下同出一门,亦曾受业于清麓书院,算在下的半个师兄。在下取得证据后行事愈发谨慎,因此只敢找谢大人商议此事。”
明淳帝看向谢临,后者拱手道:“陆怀远所言无半句虚言,臣亦可作证。”
明淳帝沉声道:“人证物证俱在。既如此,来人——”
“即刻释放羁押举子,着太医署派医官诊治,每人赐银二十两以作安抚。另,命刑部差役速往秦府,将秦牧锁拿下狱,令其具结供状。凡涉案人等,一律收监候审。”
”太子,你可还有话要说?”
楚明慎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却的确再无反驳之由。现下对他来说,还不是最坏的结果。
——起码他还没有被顺藤摸瓜的抓出来。 ↑返回顶部↑
“草民陆怀远,叩见陛下。”
这事还没完没了了。
明淳帝已有些不耐,微微蹙眉,略一抬手道:“平身。你有何要禀?”
陆怀远于是将索文之事尽数禀上,说到“来人自称是春闱主考官汪大人的门生”时,原本一副事不关己姿态站在列内的汪与寿顿时大惊,立刻站了出来,一副被污了清誉要以头撞柱的架势。
“陛下明鉴!老臣对此事毫不知情!这些年来,老臣日夜殚精竭虑,唯恐有负圣恩。辅佐朝政从不敢有半分懈怠……”
眼见着他又要开始长篇大论,明淳帝眉心跳了跳,及时打断道:“好了。且听陆怀远说完,朕自会有定夺。”
陆怀远隐去象牙牌和温谢二人的参与,接着道:“草民恐被秦牧其人杀人灭口,于是早早就去城外躲避,是以大理寺当日没能成功带回草民。”
“而后草民听说大理寺卿薛大人持身清正,便鼓起勇气向他禀明了此事,从薛大人处借了搜查令,从秦牧府中搜出了此物。”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来几张宣纸,弯腰递给德全。
明淳帝边接过边抬眼,目光如炬,问道:“意思是,薛爱卿,你早就知道此事内情?”
薛平从他说到向自己借搜查令的时候瞳孔便骤缩,正欲反驳,余光却瞥到队列中偷偷朝他使眼色的儿子,顿时了然,老脸一抽,心梗的同时又无可奈何。
儿女都是债啊……
他心一横,躬身道:“陛下恕罪。陆怀远的确曾来找臣借调搜查令。臣见他言辞恳切,便半信半疑的借出去了。谁知此后他便再未出现过。臣便也只得暂时搁置,按照原本的思路继续查下去。”
明淳帝也不知信了几分,扫了一眼陆怀远递上来的书稿,陆怀远适时解释道:
“陛下,此为在下创作《惜春赋》的手稿,也就是当时交与索文之人的那篇文章,在秦牧房中搜得。当时在场的秦家下人皆可作证。陛下若仍有疑虑,可请书判前来校验字迹。”
越听越满头虚汗的工部尚书秦江终是也坐不住了,学着汪与寿的架势扑出来,老泪纵横地跪道:“陛下,老臣亦是不知情啊!此事尽是我那胆大包天的逆子一人所为……”
“够了。一个两个的,成何体统!”明淳帝被这东一出西一出的闹得头疼,怒喝一声。
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原是简简单单的书生谣诼案,竟牵出一帮意欲科举舞弊的世家子。
朝堂里好些家中有子嗣要参加今科会试发老臣此刻都屏了气,生怕自家不成器的儿子也有参与其中。
明淳帝震怒,却很快从千丝万缕的信息中抓出了最后的疑点:
“陆怀远,你既已搜到证据,为何不回禀大理寺?又是如何与找到谢卿身上去的?”
陆怀远道:“陛下有所不知。谢大人与在下同出一门,亦曾受业于清麓书院,算在下的半个师兄。在下取得证据后行事愈发谨慎,因此只敢找谢大人商议此事。”
明淳帝看向谢临,后者拱手道:“陆怀远所言无半句虚言,臣亦可作证。”
明淳帝沉声道:“人证物证俱在。既如此,来人——”
“即刻释放羁押举子,着太医署派医官诊治,每人赐银二十两以作安抚。另,命刑部差役速往秦府,将秦牧锁拿下狱,令其具结供状。凡涉案人等,一律收监候审。”
”太子,你可还有话要说?”
楚明慎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却的确再无反驳之由。现下对他来说,还不是最坏的结果。
——起码他还没有被顺藤摸瓜的抓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