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路商途 第55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
  临时对杨荣衍通行的路段进行交通管控,张运岳简单寒暄离开后片刻,罗智林、廖宝军就陪同杨荣衍来到西南塘研究基地。
  萧良先是邀请众人到行政综合楼,整体介绍西南塘研究基地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建成情况,接着邀请王相泉、杨荣衍、吕继文等一行人走进真正的研究基地。
  这也是西南塘研究基地成立以来,极罕见的向外界展现内部布局以及目前蜗巢科技正进行一部分研究情况。
  照顾到王相泉、罗智林、钟云峰、廖宝军等人都不是专业人士,上午的调研参观,不会涉及太高深的理论交流研讨,萧良在更为详细的讲解石墨烯发现过程中,重点介绍、展示这几年蜗巢科技在实验室、研发人才梯队等研发体系各方面的建设情况。
  “……这里是我们c66课题组进行石墨材料预处理的实验室,石墨材料进行严格的预处理,对其内部晶体结构进行规整,为机械剥离做准备。当然,预处理、观察衬底的选择以及制备,我们都进行了大量的摸索与尝试。去年上半年,我们通过机械剥离法,成功制备出第一片石墨烯,也仅有几平方微米大小,约为成年人一根头发的千分之一二,工作的艰巨还是可见一斑的。很多同行实验室短时间可能还不具备相应的制备条件,不过,我们准备了一些预处理过的石墨材料及成品样本,可以供同行研究所用,”
  “……蜗巢科技作为一家商业机构,最初决定进入石墨烯领域展开深入研究,也是注意到前人在这一领域三四十年以来的研究,虽然以理论为主,但也早就预测了其在电子材料、能源存储以及散热材料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同时,各种石墨材料的深入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研究的重心所在——这是我们前期奠定锂电优势技术的核心,不敢马虎大意。星源时代想在锂电领域真正站稳脚,保持好不容易争取到的领先地位,仅仅在工程技术层面展开研究,是远远不够的。锂电领域的研发经费,我们差不多将三分之一的额度,都投到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上。石墨烯是我们在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尝试方向。而在成功用机械剥离法制备出第一片石墨烯之后,我们又立即从化学气相沉积、拓扑化学等领域着手,进一步研究石墨烯的制备办法。当然,很多研究工作目前还没有形成确切的成果,但我们这次也打算拿出来,跟同行分享。这主要也是我们认识到,石墨烯要进入真正的商用化,还有相当漫长的距离,前期的研究成果跟思路,敝帚自珍是没有意义的。秣陵理工、东洲大学的研究平台以及学系建设,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展开……”
  “……杨院长希望我们这次能够交代更多的研究工作细节,其实我们也没有想着隐瞒什么,一直以来也都是携手同行共同前行。这些年来,除了数百家合作企业外,我们也很重视跟秣大、秣理、东洲大学等高校的合作,重点加强基础研究领域的不足;同时,这两年我们也逐步开始寻找省外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一些合作……”
  “当然,我们作为一家商业机构,资源又是有限的,只能主要围绕我们的商业利益,展开基础及工程技术层面的研究工作。目前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也是以锂电、精密制造为核心……”
  “锂电在pc、通讯以及消费电子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目前正被发生的现实所证明,但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很多专业人士也早就给予极其乐观的预测。因此锂电研究领域,我们一方面是加强基础理论以及电极等各种材料的制备与研究。在液锂、聚合态锂电之外,固态锂离子电池也有相关的课题组在跟进。磷酸铁锂作为锂电正极材料的潜力,九六年就被人发现,我们甚至更早进行相应技术课题的跟踪研究,相信我们应该将是全球第一家拿出相应成熟商用技术的机构。相应的专利技术,今年年底就会过保密期,我们到时候也会对外公布一些理论研究的论文。同时,我们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在这些领域,我们除了电池外,在电驱(电机)、电控系统也都有涉及。当然,国内在相应领域的研究及产业基础还很薄弱,我们目前也仅仅是早期的技术摸索与积累阶段,暂时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成绩。说到精密制造,这就需要从我创建南亭集团发展保健品、饮料产业说起,再延伸到阀控铅酸电池以及锂电产能的建设。不可否认国内在生产线及装备制造建设水平上的薄弱,因此我们很早就布局了工业控制、电气自动化、电子工程、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做我们自己的生产线。虽然我们前期的核心,是专注我们自身需要的生产线及装备水平的提升,但也从来没有忽视过相关基础领域的研究投入。沈君鹏沈总是天海精工的董事长、总裁,他的公司这几年专门从事中端数控机床的研发与制造,我作为朋友,总是敦促沈总加强技术层面的研发。当然,单纯从工程技术层面推动国内机床产业的发展,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我去年参与到天海精工的增发之后,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干涉天海精工的研发工作,但也推动了一件事,就是与秣大、秣理的数学系合作,加强空间曲面、空间曲线微积分领域的研究。我认为这些基础领域的研究,才是核心,作为一家有志在机床行业建功立业的企业,仅仅将目光停留在插补软件的代码编程,层次还是太低了……”
  参观以及下午的交流活动,主要还是萧良站在台前,第一次系统性的对外界讲解、展示,蜗巢科技这些年来研发体系建设以及当前主要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
  秣陵大学作为九九年第二批九八五工程入选院校,教育部与省政府连续三年、每年拨给的专项建设拨款,也仅为四亿元人民币而已。
  而秣陵理工作为今年年初第三批入选九八五工程院校,每年专项建设拨款仅为两亿元,持续时间也仅有三年。
  而西南塘研究中心今年列支的研发预算就超过十亿元。
  蜗巢科技这几年以来,总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八十亿。
  未来也会根据星源系总体财务情况,在今年三十亿的研发经费基础上,逐年提高。
  在这个年代,如此高昂的研发投入,除了一项项或为基石,或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外,还转化成一支支水平高超的研究团队与一座座超高水平的实验室及研发平台。
  蜗巢科技这次能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必将举世瞩目的重大突破与成绩,并非侥幸。
  中科院作为国内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最高,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研究实体,2000年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在内,总投入也就三十多亿而已,却要涵盖那么多的部门跟人员。
  作为派出机构,中科院在秣陵设有分院,主要负责联络、协调中科院在江省、赣省两地总计十家中字头研究机构,但五六十年以来整个研究体系的建设,跟蜗巢科技相比起来,简直就是粗陋寒酸的代名词。
  蜗巢科技实际已经成为一座堪称世界顶级的大型商业研究机构。
  虽然萧良自称蜗巢科技在很多研究领域仅仅是摸索与尝试,还没有到出成果的阶段,但作为中科院的领头羊,对国内各个领域研究现状无比了解的杨荣衍,却清晰的知道蜗巢科技很多研究,实际已经走到国际的前沿。
  比如说今年启动的“863”计划,暨国家八六年推出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就有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等类别,而在此之前从九二年开始,国内就有多家科研机构在相关领域,接受国家的任务安排开展前期摸索性的研究。
  而实际上除了电池技术外,蜗巢科技看似不成熟的电驱及电控技术摸索,单听萧良简单介绍,杨荣衍就能断定已然领先国内同行太多。
  包括机床在内的精密制造、自动化及工业控制,也是国家重点投入的产业发展及研究领域,杨荣衍此行之前都难以想象新鸿臣目前正在全国进行布局建设的一座座工厂,生产线已经全部由星源精密装备集团与合作企业提供。
  星源时代的锂电生产线国产替代率,目前也超过80%。
  更关键的还在于,萧良说是意在精密制造,但诸多基础理论及核心技术的攻坚研究,是奔着国家此时甚至都不敢奢望的超精密制造而去的。
  萧良虽说蜗巢科技资源与精力有限,目前只能围绕锂电、精密制造进行研发布局,但实际开展的研发触手,却延伸到这两个领域的细枝末节及几乎每一处毛细血管,那涉及的学科领域就广太多了。
  “还以为到了秣陵,能看到很多想看的东西,但星源的产能布局主要在东洲,看来我明天还是要厚着脸皮,到东洲走一走、看一看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