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匠的俏夫郎 第12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炎和二万回来时,把那边的小木桌小矮凳搬了过来,摆在院子里,吃饭正合适。
  吃完了饭,天已擦黑,今日刚从家里过来,舟车劳顿,又里外整理了一番,三人累极,索性关了铺子回房歇息。
  钱照是开张前三日到的,彼时赵炎和青木儿正在挂招牌幌子。
  幌子挂在房檐下边横插的竹竿上,正面写着“铁匠铺”,背面画了一把大锤子,走过路过的人一看便知这里有家铁匠铺。
  门口两旁的灯笼上面贴着“打铁”二字,十分醒目。
  “赵师傅早,这我来搬吧?”
  青木儿听这浑厚的嗓音,好奇转过头,来人高壮长相憨厚,一身褐色短打,肩上挑着扁担,年纪瞧着比赵炎大好几岁。
  他初听闻钱照学成回乡,还以为是个跟赵炎差不多年岁的汉子,却没想到比赵炎大这么多。
  转念一想,赵炎八年学成打铁,本就天赋异禀,学个十几年才有所成的人才是常态。
  “不用,这边弄好了。”赵炎拍了拍手,和青木儿说:“这位是钱照钱师傅,师傅说的帮手。”
  青木儿点了点头,喊了声“钱师傅”。
  钱照摆了摆手道:“赵小夫郎客气。”
  里头二万闻声出来,二人见过后,二万带着钱照去窄巷院子卸行李。
  多个人,摆铺子整理铁器就快很多,每一件铁器都扎上了红绳贴上红纸,大件儿甚至挂上红布稠。
  青木儿把那红布稠攒成大红花,瞧着十分喜庆。
  没过几日,赵有德和周竹带着玲儿湛儿坐马车来凤平县。
  玲儿湛儿从小到大去过最远的地方便是三凤镇,县里是头一回来,高兴了一路。
  俩孩子精神比周竹赵有德都好,周竹坐了半日牛车,路上颠簸,浑身难受,只有俩孩子团坐在一块儿睡了大半路。
  快到时醒了,一瞧凤平县近在眼前,忍不住转头小声说话,言语间全然是对县里的好奇。
  “爹爹阿爹,到了!我看到哥哥和哥夫郎了!”玲儿大声道。
  “在前面!”湛儿抬手一指,周竹和赵有德远远看去,大热天,茶水摊里其他人都坐得远,只有他俩黏在一块儿,极好辨认。
  赵炎和青木儿提前在县路口的茶水摊上等着,天儿热,茶水摊上不仅卖茶,还卖绿豆汤。
  两人一碗绿豆汤喝着,看到前方牛车渐进,青木儿连忙起身挥了挥手。
  赵炎把碗底一点儿绿豆汤一口喝完,和小夫郎一起去接人。
  “师傅,辛苦送到天福客栈。”赵炎和赶牛车的车夫说。
  “好嘞!”车夫回道。
  “方才在茶水摊买的绿豆汤。”青木儿把四个小竹筒给家里人,“天福客栈在铺子不远,离这儿有些距离,先喝点儿绿豆汤解解渴。”
  顶着大太阳赶半日的车,现下一筒绿豆汤喝下去,解渴解热,路上的疲累散去不少。
  玲儿湛儿小口喝着绿豆汤,两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不停看向街市上的人。
  县里比镇上大得多,人更是多,街边小摊商铺卖什么的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