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2 / 3)
毕竟阿青从十几年前就在乐书音身边。
乐书音与三皇子和太子都不一样, 他既没有母亲,也没有父亲的偏爱。这也意味着,他非常缺爱。他需要大量的爱,才能将自己填满。
因此或许只有阿青一个人, 能无时无刻在他身边,对他言听计从,不会因为他刻薄古怪的脾气同他置气。
阿青无底线地包容着乐书音,某种意义上填补了乐书音过早失去的母爱与从未满足过的父爱。乐书音爱上阿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况且他又生得清秀,读过些书,进退有度,与宫里那些捧高踩低低眉顺眼的太监完全不同。
乐书音与阿青的感情早有苗头,乐书乾不像十几岁的沈彻闻那般迟钝,很早就察觉到了不对。
但他并未在意。阿青作为服侍乐书音的太监,教乐书音通晓人事本就是应该的,不是阿青,也会有别的太监或宫女来做。
但没有人想到,乐书音动了真心,甚至让阿青怀了孩子。
这件事瞒不过乐书乾,更瞒不过皇帝。
皇帝见了乐书音,朝他询问这件事。而乐书音,则开口求皇帝取消他与沈家的婚约,想与阿青长相厮守。
这件事太过可笑,皇帝连拒绝的话都懒得说出口。
二皇子钟情一个太监,这种事会让皇室成为笑柄。又况且,乐书音与沈彻闻的联姻,不仅仅是家事,也是国事。
皇帝不能让西平王的势力彻底倒向太子,更需要有人制衡三皇子身后的冯家。
当然更重要的是,拥有兵权的异姓王始终是个隐患,皇帝不想做个薄情寡恩的人,乐书音和沈彻闻成婚后,沈家自然而然会融入皇族的血脉,下一任的西平王会姓乐,沈家的隐患可以自然而然地消除掉。
这些事皇帝没有明说过,但乐书音应该懂。
可乐书音看起来并不懂,也或许,分明明白,却偏要撞上南墙。
为了维护与沈家的联姻,皇帝先是随意找了个借口把沈彻闻支开,让他远离京城,无法得知此事相关的任何风声。
之后皇帝告诉乐书音,他和阿青的孩子可以留下,但是孩子出生后,阿青必须离开他的身边。
乐书音自然不愿意。阿青从他六岁就在他身边,在成为他的爱人之前,就已经被他当做了家人。乐书音无论如何都不会让阿青离开。
父子二人因此闹得十分不堪。
为了留下阿青,乐书音在自己生辰那天一早就进了宫,在御书房外跪了一整天。
乐书乾实在看不下去,去了二皇子府,劝说阿青。
他也是第一次正眼瞧见这个总是跟在二弟身后的太监。阿青没有穿太监的衣服,坐在那里,看起来像个大族人家的矜贵公子。
有一瞬间乐书乾觉得可惜,为什么偏偏阿青是个太监。这样的人,原本应该有更广阔的前途,却永远困在不见天日的阴影里。
那时阿青肚子已经很大,看起来有七八个月。见到乐书乾过来,他扶着腰笨重起身行礼,乐书乾阻止了他,只把自己的担忧告知了他。
乐书音为了他与父亲闹得太难看,已经有些风声传出去,父亲也气恼非常。
乐书音不仅是乐书音,还是二皇子,代表了皇族,要为天下表率。
他与沈家的婚约还在,但还未成婚就与旁人有了孩子,此事若是传到西平王的耳朵里,不知是否会与皇族离心。而天下百姓又会怎么看他。
又况且,乐书音如果与父亲彻底闹僵,失去了圣心,往后还能有什么前途,封不了亲王,来日在几个弟弟面前,又该如何自处。
阿青听到这些话,垂下头去,盯着自己的肚子看了看,又重新抬头,朝乐书乾笑道:“殿下说的确实没错,是奴婢乱了规矩。” ↑返回顶部↑
乐书音与三皇子和太子都不一样, 他既没有母亲,也没有父亲的偏爱。这也意味着,他非常缺爱。他需要大量的爱,才能将自己填满。
因此或许只有阿青一个人, 能无时无刻在他身边,对他言听计从,不会因为他刻薄古怪的脾气同他置气。
阿青无底线地包容着乐书音,某种意义上填补了乐书音过早失去的母爱与从未满足过的父爱。乐书音爱上阿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况且他又生得清秀,读过些书,进退有度,与宫里那些捧高踩低低眉顺眼的太监完全不同。
乐书音与阿青的感情早有苗头,乐书乾不像十几岁的沈彻闻那般迟钝,很早就察觉到了不对。
但他并未在意。阿青作为服侍乐书音的太监,教乐书音通晓人事本就是应该的,不是阿青,也会有别的太监或宫女来做。
但没有人想到,乐书音动了真心,甚至让阿青怀了孩子。
这件事瞒不过乐书乾,更瞒不过皇帝。
皇帝见了乐书音,朝他询问这件事。而乐书音,则开口求皇帝取消他与沈家的婚约,想与阿青长相厮守。
这件事太过可笑,皇帝连拒绝的话都懒得说出口。
二皇子钟情一个太监,这种事会让皇室成为笑柄。又况且,乐书音与沈彻闻的联姻,不仅仅是家事,也是国事。
皇帝不能让西平王的势力彻底倒向太子,更需要有人制衡三皇子身后的冯家。
当然更重要的是,拥有兵权的异姓王始终是个隐患,皇帝不想做个薄情寡恩的人,乐书音和沈彻闻成婚后,沈家自然而然会融入皇族的血脉,下一任的西平王会姓乐,沈家的隐患可以自然而然地消除掉。
这些事皇帝没有明说过,但乐书音应该懂。
可乐书音看起来并不懂,也或许,分明明白,却偏要撞上南墙。
为了维护与沈家的联姻,皇帝先是随意找了个借口把沈彻闻支开,让他远离京城,无法得知此事相关的任何风声。
之后皇帝告诉乐书音,他和阿青的孩子可以留下,但是孩子出生后,阿青必须离开他的身边。
乐书音自然不愿意。阿青从他六岁就在他身边,在成为他的爱人之前,就已经被他当做了家人。乐书音无论如何都不会让阿青离开。
父子二人因此闹得十分不堪。
为了留下阿青,乐书音在自己生辰那天一早就进了宫,在御书房外跪了一整天。
乐书乾实在看不下去,去了二皇子府,劝说阿青。
他也是第一次正眼瞧见这个总是跟在二弟身后的太监。阿青没有穿太监的衣服,坐在那里,看起来像个大族人家的矜贵公子。
有一瞬间乐书乾觉得可惜,为什么偏偏阿青是个太监。这样的人,原本应该有更广阔的前途,却永远困在不见天日的阴影里。
那时阿青肚子已经很大,看起来有七八个月。见到乐书乾过来,他扶着腰笨重起身行礼,乐书乾阻止了他,只把自己的担忧告知了他。
乐书音为了他与父亲闹得太难看,已经有些风声传出去,父亲也气恼非常。
乐书音不仅是乐书音,还是二皇子,代表了皇族,要为天下表率。
他与沈家的婚约还在,但还未成婚就与旁人有了孩子,此事若是传到西平王的耳朵里,不知是否会与皇族离心。而天下百姓又会怎么看他。
又况且,乐书音如果与父亲彻底闹僵,失去了圣心,往后还能有什么前途,封不了亲王,来日在几个弟弟面前,又该如何自处。
阿青听到这些话,垂下头去,盯着自己的肚子看了看,又重新抬头,朝乐书乾笑道:“殿下说的确实没错,是奴婢乱了规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