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2 / 3)
钱庄王掌柜咬着牙:“大人,我悄悄藏了一万两的私房钱,给战士们充作军费罢!”
绸缎铺子孙东家恼怒的看着前面加码的两人,不敢落后:“大人,北边现在还冷呢,我们家收了许多棉花,不如为每位将士做身棉衣,抵御寒气!”
……
温如初不停的点头,师爷史居正在一旁刷刷刷记录,等大家轮流捐了一遍,才发现青华园不动如山,一直没有开口。
有人打趣:“哟,刘掌柜,你不是说匹夫有责么?到了真刀实枪的时候,是不是就要当王八,缩在壳里啊?”
郭守云瞪了这人一眼,正要怼回去,被刘青青拉住,她悠悠一笑:“诸位掌柜,你们捐献的物资,是打算怎么送到前线去呢?要知道,这里距边城有一千里路呢!”
众人一愣,物资怎么送到前线,这不是衙门的事情么。
一想到衙门里那些小吏雁过拔毛的性子,顿时不放心了。这些物资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可不要被损耗了去。
孙掌柜急了:“哎哟,刘掌柜,你有话直说就是!”
刘青青笑笑:“这次皇商名额,我们青华园就不跟你们抢了,只要你们出成本费,我们青华园不赚你们一个铜板,修一条从南安府到边城的铁路,帮你们运送物资,如何?”
钱庄王掌柜冷笑:“不过万两银子,我打发人亲自骑马送去,哪里用多少成本费!”
粮商李老板倒吸一口凉气,他的粮食骑马不现实啊。
孙掌柜急了,要不把棉鞋棉衣也换成银子?
刘青青意味深长道:“王掌柜糊涂,这是一次性的买卖么,你就不想在边城开个王氏钱庄么?
李掌柜,你送了南安府特有的土豆去北方,要不要带点北方的粮食回来,听说他们北方的高粱和小麦很是便宜呢。
孙东家,金人擅养牲畜,皮毛极多,要是弄到第一手的优质皮毛放在你们绸缎庄里,你觉得会如何?”
被点名的几个商贾沉默了。
王掌柜肚中扒拉了一下,边城现在不太平,不适合开新的钱庄分号。
李老板心热不已,他早就眼馋北方的面粉,苦于没有路子弄来,若路途遥远,运费都比面粉价格高,还有被打劫的风险,现在呢,不怕了,有朝廷打底,哪个不长眼的土匪敢动军需,若打通了这条路,以后他从北边运麦面回来卖,再运稻米去北面,双赢啊。
腹中坐此打算,面上却是一脸不赞同。
谈生意嘛,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一会再压压价。
若李老板是心热,那孙东家就是迫不及待,天知道他为了弄到上好的皮毛,受了多少委屈。
自己头铁去进货,不小心遇到土匪,差点性命不保,花了大笔银子才捡回一条命。
从其他商行那里进货,价格实在太高,没多少赚头,还要求爷爷告奶奶当孙子。现在呢,他能借着朝廷这股东风,借着青华园的铁路,直通边城,那里皮毛多不胜数,便宜完整,啧,今日实在来对了。
他立刻举手赞成:“具体说说,怎么个修法?”
刘青青寥寥而谈:“我仓库里有许多压制好的铁路磨具,只要简单的把地面修建平整,就能把磨具拼装在一起,快速修通,比修路还快捷。”
她看向温如初:“因铁路贵重,需要朝廷的支持,颁下律条,不得以任何理由偷窃损坏铁路,违者杀无赦。
还需要其他州府的支持,把铁路经过的土地地契办到我们青华园,否则以后扯皮,不让马车通过,那就是白费功夫了!”
温如初眼睁睁的看着常安县到南安府修通铁路后,百姓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对这条贯穿半个大赵国的铁路,会对大赵国带来的经济影响,据以厚望。
温如初点头:“你放心,这条路功在千秋,我会上报朝廷,全力支持。” ↑返回顶部↑
绸缎铺子孙东家恼怒的看着前面加码的两人,不敢落后:“大人,北边现在还冷呢,我们家收了许多棉花,不如为每位将士做身棉衣,抵御寒气!”
……
温如初不停的点头,师爷史居正在一旁刷刷刷记录,等大家轮流捐了一遍,才发现青华园不动如山,一直没有开口。
有人打趣:“哟,刘掌柜,你不是说匹夫有责么?到了真刀实枪的时候,是不是就要当王八,缩在壳里啊?”
郭守云瞪了这人一眼,正要怼回去,被刘青青拉住,她悠悠一笑:“诸位掌柜,你们捐献的物资,是打算怎么送到前线去呢?要知道,这里距边城有一千里路呢!”
众人一愣,物资怎么送到前线,这不是衙门的事情么。
一想到衙门里那些小吏雁过拔毛的性子,顿时不放心了。这些物资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可不要被损耗了去。
孙掌柜急了:“哎哟,刘掌柜,你有话直说就是!”
刘青青笑笑:“这次皇商名额,我们青华园就不跟你们抢了,只要你们出成本费,我们青华园不赚你们一个铜板,修一条从南安府到边城的铁路,帮你们运送物资,如何?”
钱庄王掌柜冷笑:“不过万两银子,我打发人亲自骑马送去,哪里用多少成本费!”
粮商李老板倒吸一口凉气,他的粮食骑马不现实啊。
孙掌柜急了,要不把棉鞋棉衣也换成银子?
刘青青意味深长道:“王掌柜糊涂,这是一次性的买卖么,你就不想在边城开个王氏钱庄么?
李掌柜,你送了南安府特有的土豆去北方,要不要带点北方的粮食回来,听说他们北方的高粱和小麦很是便宜呢。
孙东家,金人擅养牲畜,皮毛极多,要是弄到第一手的优质皮毛放在你们绸缎庄里,你觉得会如何?”
被点名的几个商贾沉默了。
王掌柜肚中扒拉了一下,边城现在不太平,不适合开新的钱庄分号。
李老板心热不已,他早就眼馋北方的面粉,苦于没有路子弄来,若路途遥远,运费都比面粉价格高,还有被打劫的风险,现在呢,不怕了,有朝廷打底,哪个不长眼的土匪敢动军需,若打通了这条路,以后他从北边运麦面回来卖,再运稻米去北面,双赢啊。
腹中坐此打算,面上却是一脸不赞同。
谈生意嘛,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一会再压压价。
若李老板是心热,那孙东家就是迫不及待,天知道他为了弄到上好的皮毛,受了多少委屈。
自己头铁去进货,不小心遇到土匪,差点性命不保,花了大笔银子才捡回一条命。
从其他商行那里进货,价格实在太高,没多少赚头,还要求爷爷告奶奶当孙子。现在呢,他能借着朝廷这股东风,借着青华园的铁路,直通边城,那里皮毛多不胜数,便宜完整,啧,今日实在来对了。
他立刻举手赞成:“具体说说,怎么个修法?”
刘青青寥寥而谈:“我仓库里有许多压制好的铁路磨具,只要简单的把地面修建平整,就能把磨具拼装在一起,快速修通,比修路还快捷。”
她看向温如初:“因铁路贵重,需要朝廷的支持,颁下律条,不得以任何理由偷窃损坏铁路,违者杀无赦。
还需要其他州府的支持,把铁路经过的土地地契办到我们青华园,否则以后扯皮,不让马车通过,那就是白费功夫了!”
温如初眼睁睁的看着常安县到南安府修通铁路后,百姓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对这条贯穿半个大赵国的铁路,会对大赵国带来的经济影响,据以厚望。
温如初点头:“你放心,这条路功在千秋,我会上报朝廷,全力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