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迫不及待挑起一筷子面片条塞到嘴里,焖肉入口即化,汁水横流,面片滑腻有嚼劲,满口香浓,实在,太他么得劲了!
  他顿时埋首大吃,再也顾不住其他。
  扁担嫌弃的撇撇嘴,没出息,不过一碗面而已,看他那熊样!
  他闲逛到旁边的冰水摊子,伙计桶里透明的冰块在灯光下晶莹剔透,冒着丝丝寒气,他感觉这炎热的天气立马凉快下来。
  怀里有钱,他光棍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利索的点了一杯屠苏冰饮。
  入口一刹那,密密麻麻的泡泡在舌尖上炸开,酸甜冰辣刺激着味蕾,直冲天灵盖,瞬间让他打了个舒服的嗝,啧,这十文太值了!
  第162章 后续
  刘青青深思熟虑后,将炼铁部从青华园调到了铁场,以此作为班底,从工人中挑选有天赋的工人,组成新的炼铁部。
  铁场采用流水线的方式,采矿、搬运、炼铁、打铁,建模……以最快的速度,重新运转起来。
  产出的铁制品,比起世面上流通的,明显质量更高。
  青华园上架了一匹铁场特制的菜刀,比市面上的菜刀锋利轻薄,又成为南安府的一大特产,百姓们争相购买。
  因刘青青抽调了十万两银子砸到铁场,张和一直叽叽歪歪,不满意刘青青为何留着这些病歪歪的苦力,而不是重新招录健康的工人,他是纯粹的商人,在他看来,采用身强体魄的工人立刻投入生产才符合最大利益,而不是耗费巨资白白养着苦力们半月。
  直到菜刀被抢购一空,刘青青才给了她答案:“因为他们都是熟练工种,最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之前被饿狠了,现在伙食跟上,身体恢复快,能最快的投入生产。”
  说来讥讽,刘青青还要感谢沙风寨,抢来做苦力的百姓,全是身强力壮的中青年。
  刘青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最最重要的是,这些工人曾掉入黑暗,是我们亲手把他们拉回光明,他们心怀感激,对铁场有归属感。”
  旁边的郭守云在心里补充了一句,还有政治原因,三千中青年,大部分是光棍,若不安置妥当,全部赶走,只怕没三个月,常安县又要组起一个新的沙风寨来。
  刘青青吃下这三千人,此举可谓一石三鸟,既解决了自己青华园人手不够的问题,又兼顾了当地的治安,还带动了常安县的经济,这盘棋便被盘活了。
  因牛舌头大片荒地已经被青华园买了下来,刘青青和郭守云两人勘测了周边地形,这一片空白的土地上,作出了最新的规划。
  最南边的是铁场,北边的是牛舌头作坊,西边是集市,东边是生活区,开始建起一幢幢独门独户小院子——已经有高薪的工人,不满挤在一起睡大通铺,迫切的想要有自己的独立房间,打算着把家人接来一起生活。
  比如橡胶园调来的那些老师傅,身家不菲,抱怨大通铺环境恶劣,陪同而来的亲眷住在县城里,着实不方便。
  青华铁场用的是原本沙风寨建盖的房子,里头已经被各种作坊库房挤占得满满的,刘青青便在外面设立了生活区,环境优美,距离铁场两里地,既兼顾了上工,又不影响生活。
  刘青青弄了个沙盘,整个生活区和集市活灵活现做了出来,一排排南向的房屋整齐布置在大路两边,青瓦白墙,甚是惹人心动。
  不少工人意动,却被小院子高昂的价格吓退,这样的一座院子竟然要100两!县城街上的房子,也不用这么多!
  卖房部的小娘子耐心的解释,指着沙盘上有一座座的建筑解释:“县城能和这里比吗?
  这里买房,男人可以去铁场上工,女人可以去作坊上工,老人在自己小院子里种点小菜可以去集市上卖,县城你去哪里上工!
  诺,这是学堂,买了这个院子,家里的孩子就可以到学堂里免费上学认字启蒙!
  这是铁场里的工人才有的待遇!
  这是集市,有附近的乡民到此售卖自家的物件,沾着露珠的青菜,还热乎着的鸡蛋,晒得干干的柴火,牢固的土布衣裳,还有府里商行来开的杂货铺子。还有比这里还适合居住生活的地方么!”
  “而且,我们的房子不用一次性付100两,只要交一层定金,也就是10两,你就可以搬进去住了,剩下的欠银,每个月还一点!”
  工人们迷茫了,被价格吓退的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