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5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三楼,一般人又都不能上来。
  所以很多时候,三楼都只有她一个人。
  是矾楼最清净的所在。
  干完了手头的活计,她甚至能够站在三楼的飞廊上,乘着没人的时候眺望眺望皇宫内院的景致。
  颇有一种凿壁偷光的感觉。
  照旧开窗通风,用蘸了芙蓉清露的水,将书桌和书架上的浮尘都擦了一遍。
  又将烛台上前一天燃了一半的秉烛取下,准备换上新的。
  杨蔓娘打开灯烛匣子,才发现昨儿个领的秉烛竟用完了。
  倒是乘着还不忙,得去一楼的物资坊再领上几支。
  收拾好打扫用过的工具,关上望舒阁的门和窗户走了出来。
  杨蔓娘一路顺着楼梯,从三楼走到二楼,就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耳边的声音,也渐渐开始嘈杂了起来。
  小二和侍女们,忙着招呼客人。
  两边的雅间里,吟歌赋,行酒令。
  不时的,传来乐舞丝竹的声音和客人的高谈阔论声儿。
  杨蔓娘将用过的水盆儿放回杂物间,又去茶水间,从蓝娘子那里接了一竹杯子温开水。
  三两口喝完,便顺着楼梯,下到一楼的通堂。
  相比于二楼,西楼一楼的通堂完全称得是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杨蔓娘一路走来。
  穿着绸缎衣裳的酒楼客人们,三五成群,或吃着酒宴,或划拳行令,玩儿叶子牌,亦或者凑在一堆儿,意气风发的讨论着天下大事。
  每个桌子的周围,都围着一圈儿等着赚赏钱的人,有那卖小吃的,卖熟水的,跑腿儿取东西传话的,还有那附近街坊上的妇人,腰上系上青花布手巾,高绾发髻,主动抢着侍女小二的活计,为客人提供换汤斟酒的服务,来换取赏钱。
  不时的,还有厮波们借酒楼的场地,向客人兜售果子和香药。
  好些桌子前,还有那主动上前献唱的札客。
  热闹的如同一幅矾楼夜宴图。
  杨蔓娘一路穿过热闹的通堂,来到西边最里间儿的物资房。
  这里是没有客人的。
  “咚咚咚!”
  轻轻的敲了敲物资房的门。
  按说,一般领取秉烛这些东西,都要去北楼旁边的四司六局的。
  不过,事情总有个变通的法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